关于J.D.Power排名的疑问 他们这样回答

03.06.2016  02:05

新车售价是否会影响IQS最终得分,单一车型销量是如何左右品牌质量排名先后的,为什么同样的车型不同年份榜单排名跳跃度很大,中美两国消费者何以对同样的车型评价完全不一致?

带着这些所有的疑问,新浪汽车在2015年IQS排名榜发布活动的当天,采访了J.D.Power中国区产品咨询总监蔡明,他对此一一作答,没有做任何婉拒,与车企老总熟练的官腔不同,蔡明在回答问题时知无不言颇为真诚。

此次发布IQS新车质量研究报告的J.D.Power,堪称国内汽车行业知名度最高的调研与咨询机构,他们每年都会发布众多关于汽车质量相关的报告与排名,汽车企业在宣传自身产品时也多会引用这些排名数据。

尽管J.D.Power为国人所熟知,但对于这家机构是如何做调研的、样本又是如何选取的等问题,却并非为普通消费者所熟悉。在不成熟的中国市场,各种汽车相关类榜单多如牛毛,真正能做到客观公正的并不多见,因而公开透明的专业调查也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根据蔡明的介绍,2015年4至8月期间J.D.Power在全国57个主要城市收集了21,707位车主的反馈,共涵盖了71个品牌的270款乘用车。为了防止因样本量不足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J.D.Power方面要求单一车型样本量达到100,才能有资格参与IQS最终的排名,否则将会被排除出榜单之外。

以下为QA问答实录:

新浪汽车:一些车型在新购买时质量比较可靠,但是一年之后各种小毛病就开始显现,但IQS只研究新车2至6个月的质量问题。

蔡明:这是有可能的。IQS并不是代表用车整个期间的产品质量,我们还有一项调研叫VDS,最开始是针对拥车两年之后出现的问题,“三包”法实施之后, VDS变成三年了,因为三包是要求到三年。也就是说,IQS是一个短期质量,VDS是一个长期质量。

新浪汽车:为什么不做一个综合的报告,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评价?

蔡明:您这个建议非常好,我们也在考虑如何把IQS、VDE和APEL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周期的质量报告。但是目前来看,车主在2到6个月期间和三年之后关注焦点差别很大,所以如果把它放在一起评价,反而可能会对购车者造成一定的困扰。新购车者的感受和视角,和拥车三年以后的车主是不一样的。

新浪汽车:即使是同一款车,不同地区的消费者评价也并不一致。

蔡明:这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对于车的需求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同样一款SUV,可能西部的人群对越野性的要求就高一点,但是东南沿海因为路况比较拥堵,对燃油经济性会要求比较高。不同区域的人群对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反映出来的质量问题也是有所区别的。

新浪汽车:样本采集比例在东西部区域是如何平衡的?

蔡明:我们采样今年是在全国45个城市进行,样本的配比是按销量的配比来定的。比如在北京这款车的总销量占到全国销量的20%,那么样本量也是占到20%。   

新浪汽车:在非常拥堵的时候让客户填问卷,他可能会很心烦,问卷结果是否能代表用户真实感受?

蔡明:首先我们的采样是随机街头拦访,拦访地点是大的商场、超市、电影院,还有汽配城。主要是在停车场根据车牌照来判断大致的上牌时间、购买时间、拥车期。等车主回来之后,再争取车主的意见进行采访。

我们今年第一次使用的平板电脑来进行问卷调查,之前都是纸质问卷。在纸质问卷的时期,问卷、录音、照片,你要分别地上传邮寄,还要将三者对应在一起,出错率也会高一点。

使用了平板电脑之后,就等于他在答问卷的时候也进行了录音,同时也进行拍照,这些东西都可以一次性上传,后台工作人员就可以进行监督。

另外,我们有一个第三方机构,专门帮我们做质量检查。所有的有效问卷,有三分之一是要打回访电话的,照片是要百分之百检查的,录音是要检查三分之一,而且录音的这三分之一和打电话回访的三分之一是不重复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访问员的样本量,是有三分之二是要进行第二次跟踪的。

新浪汽车:你们如何保证用户的回答是诚恳的?

蔡明:我们的后台会对所有的样本进行检查。比如说我们今年行业平均的PP100是105,就表示每一百辆车里有105个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报了50、60个问题,那肯定是存在问题的,这种问卷其实我们是会把它删除掉。所以,我们后台会有一个专门的小组,根据你回答的问题有一个逻辑性的检查。

新浪汽车:有一个排除机制?

蔡明:对。比如有些人答题不诚恳,打回访电话时他压根儿忘了怎么当时回答的,那么这个样本就是无效样本了。

新浪汽车:今年IQS样本设定的购车时间段是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这个时间设置的根据是什么?

蔡明:我们样本采集是2015年4月到8月,样本拥车者购车时间是2到6个月内,那就是从4到8月往前推,推出来的结果就是刚才您看到的这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的购车人群,是我们的有效样本。 

新浪汽车:不同的汽车品牌,有的产品线非常短,只有几款车,有的却有十几款车,高中低端产品都涵盖。这对于最终的品牌排名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你们的评价机制如何做到客观公正?

蔡明: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品牌旗下有3款车,都有足量的样本,我们会按照它的销量进行加权。比如A车,在整个品牌里销量占到了50%,那么它的PP100在加权之后也要占到整个品牌比重的50%。车型越多,每个车的比重就越小,总之是按照销量的比重来进行加权的。

新浪汽车:卖的最好的那款车对该品牌IQS得分的影响也最大?

蔡明:是的,销量最大的车型对客户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新浪汽车:车型售价是否也会影响IQS最终得分?

蔡明:从前几年和今年的排名来看,的确是有这种正向相关性。车的档次越高、售价越高,PP100的问题数就越少,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可能从主机厂的角度来讲,投入的成本越高,对质量控制的预算就越高,效果可能也更好,这是一个正常的表现。同样都使用机器人,机器人的精度不一样,对产品质量造成的结果也不一样。精度越高的机器人,肯定成本会越高。

新浪汽车:IQS在中美两国的评价体系是否是一致的?

蔡明: PP100这个概念是完全一饮的,每一百台车有多少个问题,客户会勾选他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我们进行加权计算,这些都完全是一样的。

新浪汽车:但是对于同一品牌,中美两国的的评价结果却是不一样的。

蔡明:差距非常大,行业总体而言,中国今年的前十大问题和美国今年的前十大问题,只有一个问题是重合的,就是风噪声过大,其它九个问题完全不一样。

两边客户的关注点区别是非常大的,中国的客户更关注一些舒适类相关的问题,比如说噪音、气味、干不干净。

但是美国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实用性方面,蓝牙使用是不是方便,是否容易上手操作,配对成功率高不高,储物空间使用起来方不方便。它的前十大问题中,不易使用、不易理解的问题可能占到五到六成。

不同地区消费者对于同样一款车,视角不一样的时候,得出的结果就会有很大差别。

新浪汽车:为什么同一车型不同年度的IQS得分变化非常大?

蔡明:首先每年新上市的新车会对老款车型在质量上做一些改进,它的成绩也会提高。

另外一点,不同年份车型多少还是会有区别的,很难用2014款和2015款比,你说这两款车是完全一样的车,其实不是这样的。

供应商或者是经销商的任何一个微小因素叠加在一起之后,实际上产生的结果会有比较大的区别。

新浪汽车:比亚迪“秦”和马自达6,在我们看来好像不是同一类型的车,为什么放在同一细分市场评价?

蔡明:我们正在考虑今后是不是把新能源车单独列出一个细分市场来评价,但目前来看主要细分市场划分依据有如下几个不同因素,车的尺寸、大小是最主要的因素,以及车的类型、售价区间、发动机排量等综合因素。

新浪汽车:在采集同一车型样本时,是否考虑到高低配置的问题?

蔡明:我们不会针对这个做专门的样本规划,主要是靠随机拦访的结果,不过最后我们也发现,随机拦访的样本中,高低中配的配比和销量的配比其实相似度很高。

新浪汽车:你们选取品牌与车型的依据,除了销量是否还有其他因素?

蔡明:没有,就是销量。我们对于哪些品牌采样,哪些品牌不采样,唯一的标准就是销量,只要是销量足够了,有可能足够采样,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

新浪汽车:你们的调研员是什么样的背景?是自己的还是供应商的?

蔡明:调研员这部分工作有我们自己的供应商。

城市采样点的增加情况,实际上是和供应商能不能辐射到这些城市有很大关系。J.D。 Power的采样规模,在中国是没有任何一家能够做到的。其实我们的供应商压力也很大,因为我们的要求非常高,一年50多个城市,2万多个样本,对国内任何一家做访问的供应商来说,都是非常非常大的压力,同时我们对质量的要求又非常高。

新浪汽车:你们对调研员是如何监督管控的?

蔡明:在开始采样之前,我们有专门一个部门对访员进行培训,在采样过程中,我们还会有专门的人到现场监督他的采样过程。

新浪汽车:之前听说过国内有些公司在调研的时候,调研员为了完成任务,会在样本中掺入水分。

蔡明:没错,不过我们发现今年的情况要少很多。因为使用了平板电脑之后,可以很大程度规避这个问题。使用平板电脑调研,你需要填问卷,还要拍照,还要录音录像,这三个是打包在一起的。

另外,我们还会增加平板电脑GPS定位,诸如其它类似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今后采样的准确性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