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小时到半小时

17.09.2015  12:37

(王世文  余小莉)“以前是土渠道,放的水总会漏掉不少,而且速度慢。夏天大家都要用水的时候,免不了为放水起争执。现在就不一样了:咱们村用的是U形渠,节水省水,速度也快,如果以前要两小时,现在只要半小时水就能流到田里。我们省力省心多了,大家为放水起的争执也少了。”近日,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文丰村二组村民宋继梅高兴地对笔者说。           

宋继梅今年69岁,院子里铺满了厚厚的稻谷,少说有三四千斤。“我还种了10多亩地,是亲戚外出打工,把田留给我种的。”她说:“前几年连续干旱,夏天稻谷非常缺水,我可是急坏了,什么办法都使上了,最后钱花了,还是欠收。今年雨水下得比较及时,加上有U形渠,年成很好。”67岁的康志炎也是文丰村二组村民。他种了6亩半地,U形渠可以管他1亩多的地,剩下的5亩多地在屋后坡上,地势较高,只能用潜水泵抽水。           

以前没有U形渠,一到夏天用水高峰,河里有二三十个潜水泵,很是壮观。”康志炎说:“今年好多了,U形渠派上用场后,有很多村民基本上没有用潜水泵抽水,水管等也闲置着,就像冬天不冷,棉袄卖不出去一样。”笔者采访时,近10名村民陆续前来,各自谈着U形渠的好处。文丰村村支部书记、主任黄帮林说,每年5月到8月(从插秧到收割前)是农户用水高峰,没有U形渠,一亩地要700立方米的水;有了U形渠,一亩地要500立方米左右的水,有的只要200至300立方米,水的利用率从以前的6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且旱涝保收。           

今年村里计划修U形渠4000米,群众自发免费出工80人次,非常积极,实际完成了4030米,加上之前断断续续修的2000米,已能灌溉到全村大部分田地,不过还不够:还得再修2000多米。”黄帮林称:“村里已拟定修渠计划,尽快落实。”用U形渠比用土渠道效果可见一斑。 

为破解用水难、用水贵的问题,去年,东宝区疏浚、维修和硬化各级渠系500公里,解决了5个“旱包子”村的灌溉难问题。今年1至8月,全区共硬化末级渠系320公里,有效缓解了部分村的灌溉难问题。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