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 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气象灾害

25.05.2015  11:24

      广东多地内涝、南方“倒春寒”、北方“五月雪”,这些事件似乎还没过去多久,我们便迎来了天气更为复杂多变的汛期。这一时期的天气,注定不会平静。今年汛期才刚刚开始,就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南方强降雨频繁,多地受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目前,去年5月形成的厄尔尼诺事件正持续发展,对全球和我国气候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厄尔尼诺事件可导致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变化,增加全球气候的不稳定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风险,也增加了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暴雨洪涝、干旱、高温、台风强度都在进一步增强,为了面对它们时能够有所准备、减轻损失,我们有必要在事前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
      暴雨洪涝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暴雨自古以来就存在于国人的记忆中,随之而来的洪涝灾害,也深刻影响着我国众多江河流域。今年夏天,长江流域(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和松花江流域(东北北部、内蒙古东北部)汛情可能较重,是最需要针对暴雨进行防范的地区。
      在暴雨现身的同时,我们也常常见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身影。5月上旬,华北黄淮等地曾遭遇冰雹,南方多地也遭遇了雷雨大风。在汛期,这些发生突然、影响剧烈的天气现象是防御的重点。
      如今,暴雨所致的灾害已远不止江河洪水。在我国西南地区,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由暴雨诱发的次生灾害也必须予以重视。此外,近年来常常发生的城市内涝也是防御的重点。4月以来,能够留蓄雨水并善加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浪潮正在我国涌动,建成之后,有望对“到城市看海”说再见。然而“海绵城市”建设毕竟是长期工程,且偏重于平时的中小降雨。遇到特大暴雨时,仍有赖于及时的气象预警,以便提早应对。
      干旱
      暴雨洪涝以其暴烈的“性情”,常常受到人们的倍加关注,但旱灾却往往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虽然我国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但往往分布不均。夏季气温高,蒸发快,作物又处于生长的关键期,需水量大,在降水偏少的地方,极易发生干旱。
      今年,北方地区在夏季易受旱情困扰,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可能降雨偏少,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相关部门需提前做好准备和应对预案,完善和健全农田水利系统,改进耕作制度,提高抗旱能力。
      台风雨涝
      作为沿海地区汛期的“常客”,今年台风似乎“醒得比较早”,也分外活跃。第1号台风“米克拉”于1月14日开始编号,较常年平均(3月20日)明显偏早。今年以来,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7个台风,较常年同期(2.0个)明显偏多。第4号台风“美莎克”曾达超强台风级,是历史同期生成的最强台风。
      虽然台风目前对我国还未造成较大影响,但鉴于其不同以往的活跃表现,沿海地区仍要对其加强防范。东南和华南沿海地区的公众务必要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预报信息,做好台风的防御工作。
      高温与低温
      到了夏季,一位名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老朋友”常常造访我国南方,在它的影响下,容易发生持续的高温天气。持续不断的高温热浪,在2013年曾着实让南方多地居民苦恼了一段时间。
      今年夏季,由于雨带可能会较长时间停留在黄淮南部至江南北部一带,这里天气相对凉爽,但福建、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广东北部和广西东部一带的高温日数则较常年同期偏多,受高温热浪侵袭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北方大部地区的平均气温也会高于常年,华北可能会遭遇酷暑。高温热浪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要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和电力调度工作。
      夏季温度本就是四季中最高的,但在东北地区,初夏时节的阶段性低温冷害仍值得关注。
      由于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如发生低温冷害,可能对农作物的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因而有必要提前采取措施,防御可能出现的阶段性低温。
      (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