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高地为梦想插上翅膀

06.01.2016  09:34

  灯火通明中,是未来城的精英与全球同步创新的身影——这里的晚上,是有些国家的白天。

  路演展示间,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向风投资本发出邀请函——这样的场景,在高新区日日上演。

  5年来,武汉未来科技城从无到有,马蹄莲般盛开的大楼宛如人才发展风向标,众创空间从萌芽到兴盛,“一杯咖啡”裂变出无数项目资金。

  塔尖向新高,塔基更厚实。5年来,我省“两院”院士增至69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273人、“万人计划”50人,5800多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省“百人计划”321人,人才总量达650多万人。

  发展的湖北求贤若渴,大学生挤满了招聘会现场。

  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右)指导学生查看实验水稻秧苗长势。

  红安县佰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在创办的网络超市平台工作。

  湖北云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院士工作站”、“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等平台,研发国家专利13项。图为技术人员进行设备调试。

   海外抄底,激荡精英回归潮

  “我在硅谷拿过风投,在中国也拿过各种投资人的钱,跟大家说句心里话,世界上最慷慨、最有资源的投资人是中国共产党!

  2015年12月8日上午,红安,面对100多名海归,“千人计划”专家、武大教授胡雪蛟上台疾呼:创新创业之风越吹越烈,中国共产党给在座的每一位都装上了翅膀,大家一起飞翔!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胡雪蛟见证了人才项目的威力。在光谷3551人才计划、省“百人计划”和中组部“千人计划”的支持下,他的团队研发出国际领先的海水淡化、树发电技术,前者已落地生产,使吨水淡化的成本降到3元多钱,被誉为摘得海水淡化技术的“皇冠”。

  国际经济不景气,大量高层次人才缺少平台,我省抢抓历史机遇,实施“人才抄底”战略。

  连续5年,由省领导率队,组织高校、企业等,赴欧美、日本,引来1000余名海外高端人才。

  连续5年,我省举办以人才为主题的“华创会”,2800多名海外学子来鄂论坛,累计签约1000余人。

  连续5年,加大引才投入,省级投入累计3亿多元,各地引才资金总额累计达20多亿元。

  2014年,省社科联、省委党校开展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前三批“百人计划”人才中,110名创新人才发表有影响的科研论文787篇,各类立项课题254项。创业人才企业成长性较好,2010年至2013年,主营收入达33.84亿元,实现利税5.89亿元。

  人才引发资本“核聚变”。武汉凯瑞百谷公司,在光谷“3551人才”朱洲、柳俊团队的带领下,成为中国最大的马铃薯试管薯育种中心,2014年企业总收入2.5亿元。“千人计划”人才颜国顺创立智慧停车服务公司,研发的“停哪儿”平台已与武汉、南京、深圳等近20个城市合作,获得硅谷天堂领投4500万天使投资。

   项目引领,草根创业风正劲

  热情的红色、明艳的黄色,武大科技园四路,一幢集装箱样式的建筑里,青春的面孔来来往往。“开业不到两个月,已经入驻21家企业,还有100多个创业团队申请入驻!”梦想集装箱负责人吴恒超告诉记者,这是省高投公司按照众创空间模式打造的孵化器,除了免费办公设施外,更重要的是这里经常组织路演活动,每场必有投资人光顾。

  从Demo咖啡、333会到“梦想集装箱”……遍地开花的众创空间成为“草根”创业者天堂——只要你有好的创意,一定会有投资人赏识。

  “东湖高新区给了我10万元创业基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三学生迟彻边读书边创业,在梦想集装箱里,他的团队正全力打造一款叫“旅咖”的旅游APP,已有3家风投机构向他伸出橄榄枝。

  用项目化工程化的方式推进人才工作,迟彻是受益者之一。5年来,我省集中实施以“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为主的“千名创新人才计划”,以及以“123企业家培育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扶持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为主的“万名创业人才计划”。

  因材施教,创新培养方式。针对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采取“集中培训+定期交流+项目支持”的培育模式;针对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采取“课堂培训+基地观摩+创新团队创建”的培育模式;针对企业家人才,采取“国内培训+实践锻炼+国外考察”的培育模式。

  去年10月,我省整合原有的工程项目,重磅推出“双创”团队项目,遴选科技创新战略团队30个、自主创业战略团队60个。从2015年至2020年,以3年为周期,采取逐年遴选、梯次培育、分类资助的方式,给予1.26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

  据统计,近5年,全省共培养选拔29251名各类优秀人才,其中市州、县市区20645名。

   重心下移,优质资源沉基层

  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更加求贤若渴。“各位同学,坐城铁,武汉到黄冈只需28分钟,比武汉市内过江上班都方便!”2013年,黄冈推出大学生实训计划,每年9月,市领导都要到高校“站台”,游说大学生到老区就业创业。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闫华就是这样被吸引到浠水的。两年前,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他建起黄冈首家鸡粪有机肥企业,生产的配方有机肥一吨能卖2800元,2014年销售额达1400多万元。

  眼睛向下、重心下移。2013年,省委出台推动人才工作重心下移的指导意见,各地各单位相继出台政策。省教育厅推出在校大学生创业学籍保留、学分连续计算和到基层工作招考加分政策,省科技厅、人社厅对到一线创业的高校和院所科技人才,5年内保留编制、身份和人事关系。

  2013年,省委人才办集中实施“建设100个重点产业创新团队”、“设立100个急需紧缺专业技术岗位”等重心下移“六个一百”项目。2014年,集约推出“选聘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选聘企业家到高校”等双聘双挂行动。

  各地建起21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90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一大批校地、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服务基层机制化、常态化。

  围绕精准扶贫,我省在恩施州巴东县、恩施市龙凤镇、荆门市大柴湖开发区实行人才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创新“柔性引才”和自主开发本土人才工作机制,探索欠发达地区吸引、集聚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专家观点】

  提高人才对GDP的贡献率

  ——访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江

  去年7月,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就任湖北光谷人才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他十分看好湖北在长江经济带中对人才的聚集作用。

  近几年,湖北人才回流现象明显,海外高端人才聚集,高端人才总数在全国排名靠前,外出务工人才回流明显,大学生本地创业就业人数大幅上升。吴江提出,长江经济带建立人才联盟,提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人才总量占全国40%,人才投入占全国40%。然而,对GDP的贡献率,除了长三角远远高于全国以外,其他省市贡献率均较低。全国平均水平贡献在30%,长江中上游大概在15到20%左右,”吴江列举了一组数据。

  吴江呼吁,要重视人才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打破行政壁垒,提高人才配置效率,让人才在黄金水道流动起来。

  【链接】

  技工夯实人才大省根基

  元旦前夕,东风汽车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数控操作员段超穿梭于各条生产线。

  “年底订单增多,只要他在,就不怕机器出故障。”公司人事部部长何伟介绍,段超是从技师学院抢来的优秀技工,“入职不到两年,月薪已有6000多元。

  “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抢手,既反映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也映照了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目前,我省仅数控人才缺口就达20万。”省人社厅厅长翟天山说,“当前‘招工难’‘技工荒’,70%缺工是缺一线生产操作工人,而40%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已超过50岁。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省建设14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9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省技能劳动者达到75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29%。“但这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作为制造业大省,技能人才短缺,将直接影响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翟天山说,我省将继续深入推进技工学校教学模式改革,营造关心支持高技能人才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高技能人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里再立新功。

  在鄂院士69人

  入选中央千人计划273人

  万人计划50人

  进入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达到5800多人

  近5年,全省共培养选拔29251名各类优秀人才

  文字:记者 刘娜 翟兴波 通讯员 任才 图片:记者 李溪 张朋 孙文 张鸿 刘曙松 视界网 金丽 毛红平 李淑文 制图:万璇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