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如何共存

11.03.2016  18:49

        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草原上的最高统治者“”与地球的最高统治者“人\"相遇时,就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共生”,另一种是“一方的灭亡或屈服”。

        千百年来,游牧民族、狼与草原在不断地冲突和进化中形成了“共生”,在整个草原的生态系统中,狼作为一个生态链条中的最高级,有制约着其他物种的重要作用,人虽然在草原上争得了一席之地,但这个作用人是无法替代的,这一点作为草原人来讲是非常明白的。人与狼虽然不断地冲突,但是从来都不屈服于对方,反而更像是两个心心相惜的对手,正是“”的存在,使得人必须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下时刻警惕狼对羊和马的偷袭,保持强大的勇气和体力;反之,人的聪明也反衬了狼的智慧,很多时候狼的智慧甚至是超过人的想象,比如飞起来的“”,通过头狼作为搭板其他狼助跑后跨进围墙很高的羊圈。人、狼、自然形成了一个平衡系统,通过狼,人不断地感悟着天道,追求着天人狼合一的境界,这就是狼图腾的崇拜,也是对天的崇拜。

        不同的生存方式必然导致冲突,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贯穿于中国历史。  农耕民族的生存方式是靠土地,也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方式,是在有一定肥性的土地、足够的阳光、适量的水分的情况下很容易固定生存的方式,而狼对于他们而言除了皮保暖、肉可以吃以外没有其他的用途,反之,更多的是有害,狼会吃牲畜和人。当在农耕民族与狼冲突时,必然是杀狼、灭狼。在游牧方式最后存在的内蒙草原上,在现代科学的推力下,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生存方式的入侵是摧古拉朽式的。除了消灭狼,人们仍然希望能够让狼短时间屈服,虽然书中男主人翁陈阵是以一种好奇心养小狼,但是潜意识里仍然希望狼能够在人的屈服之下生存,但是狼的本性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为了遏制狼性,小狼被栓起来,被夹断牙齿,因不屈服而牙齿感染,陈阵不得不解除小狼的痛苦而杀死它,让陈阵感到了深深的内疚和罪恶感。当两辆汽车追着一匹大狼,大狼最后气竭而死,草原上的霸主在现代科技下是如此的脆弱,读到这里更让人感叹不已。一夜之间,狼不得不逃至外蒙古不再回来,草原沼泽中美丽的白天鹅也成了餐桌上的炖肉,几百年的懒子山不再有懒子......

          草原的生态系统孕育了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而突如其来的农耕文明却不明白草原的脆弱性。不过几年,由于打破了以狼为首的生态链条,使得黄羊、鼠类泛滥,加上牲畜量越来越大,草原沙漠化就出现了,这种恶果也只有人类自食了。

          人在自然中到底应该扮演一个怎么样的角色,是征服者还是顺从者呢?中西方的观点大相径庭。中国古代哲学以追求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顺应天道和自然规律,才能可持续性地生存下去,某些人甚至认为科学其实不必进展地那么快,因为越是发展的快,物极必反,必须导致人类提前灭亡。道家学说里充满了对自然界“守成”的思想,儒家学说讲究一个“”的原则,现代哲学家王东岳在《物演通论》里也认为人类不断进步必将导致灭亡。而西方重科学精神,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以征服者的姿态较多。直至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人们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才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就笔者拙见,人和自然的关系可分两个层面来解释,即是在人类可预见范围和人类不可预见范围。那么在人类可预见范围内,自然是以顺从为主;在人类不可预见范围内,自然是以征服、开拓为主,这两者都不可偏废。如果仅仅是顺从的话,那么人类的更大福祉就难以实现,社会就会止步不前;如果仅仅是征服、开拓,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紧张,自然环境就会越来越恶化。较西方主流思想来讲,笔者更赞成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人不过是万物中的一粒微尘,是和自然规律相通的,没有太多的特别性。

        最近二胎政策终于放开了,广大百姓欢呼雀跃,掀起了独生家庭生二胎热潮。计划生育国策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而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已全面融入全球经济圈,中国人民不再担心粮食恐慌等问题,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可能远远超过了当初制定计划生育国策时候的预想了,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则是势在必行。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