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0.01.2017  19:35

2016年我省启动了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投入攻关项目总经费1000万元,整合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各地农技推广部门、龙头企业等各方优势资源,围绕稻田综合种养、再生稻技术集成等7个产业体系开展技术研发和推广,探索技术模式,制定技术标准,提高产品品质,创立产业品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推动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一是打造了产学研推企社的良好互动平台。 通过搭建对接、交流、合作的开放互动平台,加速了农业技术、信息、人才等科技要素优化配置,促进了产学研推紧密结合,实现了农业推广、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提升我省农业产业化水平提供了强大科技和智力支撑。傅廷栋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彭少兵教授分别担任高效冬春饲用团队和再生稻团队技术研发首席专家,欧博美公司组建油莎豆团队,遴选基层一线的农技人员或合作社“土专家”担任综合试验站站长和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7个产业技术体系共设立研发首席专家7名,推广首席专家6名,技术顾问2名,岗位专家31名,综合试验站站长30名,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37名。

二是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水稻应用全程机械化“一种两收”技术模式,实现比单季稻增产20%以上,效益增加20%以上,亩增收节支500元以上,全省推广示范面积达230万亩;稻田综合种养建设试验基地1000亩,示范推广面积10万亩,辐射面积60万亩,示范区土壤质量主要指标提升5%,肥料利用效率提高3-5%,显著降低稻田化学、农药使用量,水稻单产不降低,虾鳖鳅鱼产量可观,与普通水稻田相比,平均每亩节本增效3000元以上,目前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增加到400万亩;高效冬春饲用作物种植与转化团队在油菜、玉米青贮技术、专用收割机研制等领域进展迅速,青贮玉米、油菜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

三是破解了部分技术瓶颈助力精准扶贫。 各创新团队通过研发成果迅速转化,解决技术难题,提出标准化生产规程,促进产业发展升级,结合抗灾救灾和精准扶贫工作,实行点对点对接,通过农民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大大提高了农业科技到位率。水稻团队通过筛选品种和研发机械,初步解决了再生稻的低产难题,使水稻一种两收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选择,今年机收示范片再生季平均单产达402.1公斤,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柑橘团队选育出4个特色品种,丰富了品种类型,优化了品种结构,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种植效益提高30%左右,提升了农户种植柑橘的积极性。今年6-7月份,湖北多地遭遇洪涝灾害,农业受灾严重。茶叶团队先后有18批次37人次赴英山、浠水、咸安、通城等茶叶重灾区开展抗灾生产自救。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1期,通过电话、微信等解答各类技术咨询500多人次,发放技术手册、明白纸等科普资料1400多份;蔬菜团队举办技术培训57场次,累积培训农民及技术人员4056人次。

下一步,省农业厅将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理顺经费拨转渠道、建立督导评价和奖惩进退机制等方面强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为加快我省产业富民和农业强省进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