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十二五”】精准扶贫在“路”上

31.12.2015  11:23
            为落实国家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政策,谷城县以“精准扶贫,交通先行”为抓手,投入巨资改造山区公路,让公路通到群众的家门口。“如果路不通,再新鲜再天然的耳菌也运不出;如果路不畅,再美好再原生态的风景也无人看。现在路通了,制约赵湾发展瓶颈终于解除了,它是一条赵湾人民脱贫致富路、一条通往小康的希望路,我们有信心摆脱‘穷帽子’,实现小康梦想”,这是赵湾乡党委书记张朝学在盛赵公路贯通时面对记者采访时说的话。

    让通道更通畅

  随着谷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呈现出不均衡性,农村的生产生活、人居环境、出行条件较为落后,无法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也阻碍了谷城经济换档升级。为了解决交通“瓶颈”问题,谷城县把通道建设放在首位,“十二五”累计投入交通建设19亿元,是“十一五”的5倍,共完成一级路建设5条60.23公里,二级路建设100.98公里,实现了县乡通二级路。

  303省道是谷城到襄阳的“出马路”,境内全长36.6公里。由于公路修建时间长、路面等级低,已不能满足谷城人民快速安全出行的需求。县委、县政府决定按一级路改建,项目总投资7.6亿元。考虑到地方需要配套大量资金,采取先易后难分段实施:2011年启动茨河段6公里、2012年启动城区段6公里、2013年启动南河三桥、2014年启动庙滩段10公里、2015年动工建设最后15.2公里,实现了全线路开工。全线通车后,谷城到襄阳仅需半小时,不仅省去了上高速的钱,而且节约了时间。

  庙滩至盛康镇的公路是民工建勤修建的,建设标准低,路面损坏严重,影响到行人行车安全。2012年,县委、县政府将庙盛路改造列为政府“十件实事”,对全长25.77公里路面改建,落实资金1750万元,当年建成,创造了谷城交通的建设速度。从此,交通重点项目每年纳入政府十件实事,由部门办交通变成了政府办交通和社会办交通,项目推进就容易多了。庙盛路建成后,中国水产科学长江研究所中华鲟养殖基地落户八仙洞水库,现已投放中华鲟亲鱼31尾,后备亲鱼1万多尾,价值2000多万元,以休闲观光旅游为主体的农家乐加快了当地农民脱贫的步伐。

  赵湾乡号称“谷城屋脊”,盛赵公路海拔高,里程长,喀斯特地形,因自然灾害公路长年处在通与不通中,严重制约沿线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为打通盛赵路,县政府筹资5亿元把此作为全县精准扶贫的头等大事,数九寒天,建设者们顶风冒雪,扩宽路基;炎炎夏日,施工人员挥汗如雨,浇筑路面;沿线的群众更是倾情倾力支持建设,2015年11月提前竣工通车。村民阮英香说:“修路占一点田、毁一块菜应该的,路好了,车通了,心畅了,感觉日子过得就像新修的公路一样处处让人踏实和顺畅”。赵湾乡已经开始规划利用天然耳菌资源、万亩草场和奇特的自然景观,通过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争取让群众早日实现小康梦想。

  谷城县有汉江国家湿地公园、大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最美乡村—堰河等知名景区,由于景区道路不通顺,形不成协同效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谷城县先后筹资3亿元,完成了石花路、启动了盛五路改建,使主要景区互联互通,“游南河三峡、住农家土屋、吃乡间野菜、品有机绿茶、揽田园风光”成为谷城旅游的一盘棋,旅游收入成为景区人民脱贫的主要来源。

  “十二五”交通项目实施后,谷城实现了与襄阳、十堰、南阳等区域中心城市快速连通,与老河口、丹江口、保康等周边县市便捷连接,县乡通二级以上公路,县城与中心镇形成“半小时经济圈”,与口子镇形成“1小时交通圈”,人流、物流的增多,拉动了经济发展。5年来,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983元到12975元,减少贫困人口2.9万人。这一切,交通功不可没。

   让村道更流畅

  谷城县是全省6个比照享受幕阜山片区同等扶贫政策的县市之一。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全县274个村实现270个村通水泥路,仍有青龙山、金盆岭等4个高寒山区村未通水泥路。为了不让一个人在小康建设的路上掉队,谷城县共筹资1198.5万元,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青龙山村支书韩仕才说:“我们与南漳、保康交界,是历史上三不管的地方,36里路靠村里筹资,猴年马月都修不通。公路不通,香菇木耳卖不出去,农民抱了个金娃子没得饭吃,现在路通了,我们也要多想门道,争取不拖国家脱贫的后腿。

  为了解决镇村之间断头路的问题,5年来,谷城县筹资近亿元,完成大倒路改建、南河旅游路刷黑和五山堰河等77公里县通乡工程,新修通村水泥路600多公里,实现了1500公里农村公路专人列养,完成了883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和51座危桥改造,实现村与村之间互联互通。四通八达的公路,将堰河、南河、茨河、班河等乡村休闲旅游连成一片,吸引了大批城里人度假观光,双休日各“农家乐”游客爆满,一度出现“无房可住”的场面。通村水泥路建设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而且促进了群众致富奔小康。

    让物流更顺畅

  如果说修路是给农民脱贫输血的话,那么村村通客车工程就是增加造血功能,它既满足了农村人流、物流便捷化的需求,又节约了农民的成本支出,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谷城县号称“八山半水分半田”,平原、丘陵、山区、库区四者皆有。全省发出村村通客车的号令后,该县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习俗,采取五措并举,实现了村村通客车。

  通过开通或延伸现有城乡公交线路,使以城关为中心20公里范围公交化率达到60%,解决130个村通客车问题;以庙滩、盛康、石花、五山、冷集五个中心镇为单元,整合客运班线,解决了84个村通客车问题;对南河景区、薤山度假区、堰河休闲旅游区开通旅游专线,解决12个村通客车问题;对与邻县交界的边缘山区,采用周末班车、假日班、电招等方式,解决36个村通客车问题;对南河、白水峪两大库区延伸到渡口码头,解决12个村群众出行问题。

  “‘三万’活动有期限,但村村通客车工作没有时限,谷城将针对当前村村通客车低层次、低水平、抗灾能力弱的状况,争取用3—5年时间实现所有线路提档升级,让村村通带领群众走上小康”,县交通运输局长张国富说。

          路通人气通,路通信息通,路通财源通,路通观念通,观念通了,一通百通。如今的谷城正在蜕变,交通发达带来骆驼股份、凯迪电力、三环车桥、泰隆水泥等一大批名企集聚,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全县人民正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