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提前作交代 江城首现放弃临终抢救预嘱

04.12.2014  13:27

  本报讯(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高翔)“当我的疾病不可治愈或临终时,请不要用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等抢救方法,不要上呼吸机等生命支持系统……”记者昨日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获悉,一位八旬老人因消化道大出血入院时,向院方提交了由自己和家属签下的预嘱,明确表示临终时刻放弃对自己的抢救。

  这是该院综合医疗科副主任医师金雅磊从医20余年来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文件”。这种表达放弃治疗意愿的书面协议被称为“生前预嘱”,此前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出现过。记者从本地多家医院了解到,这应该是我市首份生前预嘱。

  记者了解到,老太太姓李,今年84岁,家住武昌水果湖附近。她一再要求不要透露自己的名字。

  李老太太是一位退休教师,上了年纪后,多种慢性病缠身。她说,人总是要“”的。她看到身边有很多老人临终时已陷入昏迷,还在插管子、上呼吸机。救还是不救?家人为难,老人们也“”得痛苦。“过了80岁,我就想趁自己还清醒,对‘怎么死’有个交代。我的想法是过了很久才告诉女儿的。”李老太太说。

  女儿和女婿都赞同李老太太的想法。女儿从一家名为“选择与尊严”的网站上下载了生前预嘱的格式文本,李老太太和女儿郑重地在上面登记了各自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记者看到,这份生前预嘱针对生命临终、治疗已无意义的患者,内容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我要或者不要相关医疗服务”、“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我希望谁帮助我”。每个“愿望”有多个细分条目,以打钩方式填写,明确不要哪些治疗,一目了然。

  消化道大出血发病那天,女儿按李老太太的要求,把文本打印出来,交给了金雅磊医生。

  金雅磊回忆,李老太太虽然病情很重,但是经过全力治疗止住了大出血。金雅磊说:“我所在的综合科接诊的都是老年患者。在这里,死亡很常见,但大家都不会提死的话题,更不会去想怎么去死。这一次碰到对死看得开的老人,我作为医生,深受感动。

  生前预嘱是否能够生效?昨日,记者请教了多位法律专家。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民间行为,尚未有法律依据。

  记者从网上搜索获悉,“选择与尊严”网站由罗瑞卿大将的女儿罗点点等人倡导建立,主张在生命终末期选择不使用徒劳延长死亡过程的生命支持系统,如人工呼吸机、心肺复苏术等,以自然和有尊严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