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自治县成立三十年成就辉煌

09.12.2014  18:52

  自治县成立30年,是五峰人民解放思想、自力更生、不断超越的30年;是社会各界情系五峰,春风化雨,倾情帮扶的30年。2013年,五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亿元,是1984年的76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9亿元,是1984年的286倍;实现工业总产值44.56亿元,是1984年的231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3亿元,是1984年的5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1元,总体上每两年增长一倍。

  民族经济大发展。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积极融入宜昌沿江万亿经济走廊,与枝江市合作共建五峰民族工业园;全面启动县城迁建,精心谋划五峰县城地质灾害治理及避险搬迁重建项目;全面启动老县城凉风洞滑坡体治理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积极消除老县城地灾隐患;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培育茶叶、烟叶、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力创建“中国旅游强县”,深度开发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改造升级后河生态旅游区。

  基础设施大突破。坚持大办交通斩穷根,先后启动交通项目24个,总投资31.8亿元,完成投资13亿元,进一步优化县内骨干交通网络;电力瓶颈得到破解,2013年全县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9座,县内输电线路总里程超过8000公里;通信设施极大改善,2013年全县宽带用户已超过2万户,因特网进入普通百姓家。

  民生事业大改善。始终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脱贫奔小康、产业扶贫等工程。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大力开展国土整治、低丘岗地改造和低产田改造,扶持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新建和改造农房,实施完成44个村的村庄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项目。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教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就业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初步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城乡低保扩面提标,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村村放电影、户户通电视等公益事业稳步推进。

  民族团结大进步。目前,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素质和结构趋于合理,全县干部总数4472人,其中少数民族3846人,占86%;本届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干部达55.8%。30年来,全县没有出现因民族矛盾而影响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现象。2009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