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书法题赠《武汉印象》雕刻与城市共同成长年轮

24.06.2014  16:42
摘要:杨少华与武汉印象2014投稿作品 长江网记者谢源摄  (长江网记者 汤洁) “珍藏城市记忆,刻下生活年轮”,昨日,湖北东峻集团退休员工杨少华将自己的小篆作品送到长江网,给“武汉印象·2014”投稿。这是长江网收到的首份书法来稿。  杨少华今年75岁,退休前从事企业文化工作,“因为工作需要,常常写企业活动刊头、简报等,笔不离手,和毛笔字打了40多年的交道”。杨老说,这次决定用书法作品投稿,是两件事给了他底气,一是...

        杨少华与武汉印象2014投稿作品 长江网记者谢源  摄

  (长江网记者 汤洁) “珍藏城市记忆,刻下生活年轮”,昨日,湖北东峻集团退休员工杨少华将自己的小篆作品送到长江网,给“武汉印象·2014”投稿。这是长江网收到的首份书法来稿。

 

  杨少华今年75岁,退休前从事企业文化工作,“因为工作需要,常常写企业活动刊头、简报等,笔不离手,和毛笔字打了40多年的交道”。杨老说,这次决定用书法作品投稿,是两件事给了他底气,一是1986年参加长江日报硬笔书法比赛,他获得一等奖;一是2012年参加武汉读书活动,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敬一教授,他将自己抄录的李敬一《中华颂》的隶书书法作品送上,获得嘉宾的很高评价,深受鼓舞。

  杨少华也是长江日报爱上层楼读书会的铁杆书友,自从参加读书会以来,每期都会带去一幅书法作品。书友每每问“您的‘功课’做好了吗?”他都应道:“做好了,必需的!”用书法作品为武汉的文化活动“增色”,成了他的心愿和习惯。

  身为一个“老武汉”,杨少华感叹,武汉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给更多生活在武汉的人展示自己风貌的机会和平台。这次“武汉印象·2014”面向草根征稿,是融入武汉文化生活的人展示文化自信的机会,也让普通武汉市民记录城市发展点滴,雕刻自己和城市共同成长的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