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25.03.2016  17:51
 

建始县旅游局局长  姚冬菊

 

如今,全国旅游已经进入全民旅游、大众旅游和自助旅游的新时代。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要素由过去的吃住行、游购娱,延伸成为商养学、闲情奇,建景点、建景区、建饭店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游客多样化的需要。面对新常态,2015年,建始县开启乡村旅游大发展模式,按照“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脱贫”的发展思路,培育多种乡村旅游新业态,把全县当作一个大的景区来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县以核心景区为龙头,以乡村旅游示范区为骨架,以旅游关联产业为网络的全域化旅游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今年2月,省旅游委授予建始县“全省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为了让全县旅游产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始县树立一盘棋思想,从2013年起就以旅游全域化理念规划指导全县旅游产业发展。2015年,在“一心三区”的县域规划条件下,按照“一城二心三带六区”的空间布局编制完成了《建始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策划了生态田园、娱乐休闲、避暑度假、文化传承、农耕年华、康体养生等六大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同时,组织有关乡镇和部门对适宜开发乡村旅游的业州镇牛角水村、红岩寺镇桃园村、高坪镇石门村、花坪镇小西湖村、龙坪乡楂树坪村等1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编制了专项规划,形成总规控制、详规实施的框架。

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县委、县政府把所有乡镇、村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招商项目策划与旅游产业及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调整或者取消与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发展相冲突的项目。

 

整合资源,融合发展。

为规范引导乡村旅游发展,成立了县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办公室,县旅游局增设产业发展股,形成旅游、农业、交通、国土、规划、林业等各部门、各行业分级指导、统筹推进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县、乡两级坚持用旅游的理念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市政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特色民居改造、道路交通建设、城乡安全引水与流域治理、民族团结创建以及社区发展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各部门、有关乡村和全社会的积极性,全力营造村村有景点、处处是景观的乡村旅游大环境。到“十二五”期末,围绕野三峡、石门河两大核心景区,全县布局调整六大工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完善绿色旅游公路117公里,新建和改造旅游厕所14座、建观景平台 20 处。今年,全县还将增设和更新旅游主干线及乡村旅游示范区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牌和旅游导览图35块,选取10个乡村旅游点进行民风民俗及休闲旅游墙体彩绘,启动45座旅游厕所建设。

 

示范带动,差异发展。

为科学带动全域建设、全民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差异布局、梯次发展的原则,确立了红岩寺镇桃园—凉水埠乡村休闲旅游区、业州镇牛角水桓丰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区、三里乡石牌湖蓝莓采摘区、花坪镇小西湖休闲避暑度假区、花坪镇村坊葡萄长廊体验区、高坪镇石门—龙坪乡岔口子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等六大乡村旅游示范区,并根据特色采取乡村休闲、景区带动、度假养生、旅游扶贫、农事采摘等不同模式进行发展,如:红岩寺镇“良水桃缘”乡村旅游区,由村集体成立乡村旅游服务公司负责设日常管理和营运,村民可通过土地租赁、在公司就业、开办农乐等方式获取直接收入,公司每年提取20%的纯利润作为扶贫基金;花坪镇小西湖村是全民参与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模式;高坪镇石门村和龙坪乡岔口子村则是依托石门河景区带动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提高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经过两年发展,全县已逐步形成以两大AAAA级景区为核心,六大乡村旅游区为重点,樱花等特色花卉欣赏、红腹锦鸡等珍稀鸟类拍摄点、紫薇树王等古树古道为小景点补充的产品体系,逐步构建成全县有精品景区、乡镇有乡村旅游示范区、处处有旅游接待站点的全域旅游格局。

 

品牌营销,借力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核心竞争力。建始县坚持人类起源地和黄四姐旅游形象品牌,策划了“黄四姐牵手刘三姐”旅游营销活动,与刘三姐故里广西宜州市结成姐妹县市,借助刘三姐与黄四姐的品牌效应,通过跨区域合作活动实现文化旅游的共享共赢。围绕“牵手刘三姐”活动这条主线,同步开展山民歌大赛、黄四姐“文明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建始旅游歌曲征集、乡村旅游摄影大赛、与宜州多地联合推广等活动,在重点客源城市和县内开启全时空立体宣传营销模式,不断提高建始的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知晓度与影响力。

下一步,建始县将紧扣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紧盯“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脱贫”目标,力促乡村旅游区精细化、标准化,让建始这个大景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