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村寨建设报道之八:突出四个重点 全面推进特色村寨保护工作

31.05.2014  00:39

  进几年来,五峰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按照“统一规划、政府主导、农民自愿、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强化政府推动、部门参与作用,以旅游的理念、景区的标准全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两年在长乐坪镇腰牌村、洞口村、采花乡白鹤村改造特色民居228户。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传承了土家特色民居文化、推动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了五峰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突出工作重点,建设风格独特的土家村寨。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方针,以村寨环境治理和农户小庭院改造为重点,突出土家民居特色,突出五峰地域特色。一是规划引领。根据省民委《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编制全县特色民居改造规划。县政府印发《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村住房建设规划》,按照“打民族牌、唱特色戏、走致富路、建和谐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编制以发展为主线,以资源为依托,以特色产业培育为龙头,以民居保护和改造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二是强化宣传。召开全县特色民居改造动员大会,充分动员干部群众,举全县之力打造具有土家民族风格的特色民居,推动最美乡村建设。致全县老百姓一封信,公开信强调,实施土家特色民居改造,是建设最美乡村的重要举措,一幢楼房就是一道风景,一幢楼房就是展现土家建筑风格的一个窗口,今后农村住房建设必须按照推荐的土家特色民居户型建设。三是突出重点。在充分尊重本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各村的资源环境和地理条件,统筹考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情况,科学规划,合理选点,选择在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特色较浓厚,可持续发展条件较好,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靠近集镇的地方实施特色民居改造。“十二五”期间,民宗、住建、发改、扶贫、人社、残联等部门每年捆绑资金1000万元以上,重点沿325省道长乐坪镇洞口至渔洋关镇汉马池段改造特色民居,打造土家风情走廊,围绕柴埠溪风景区和国家级后河自然保护区,改造土家特色民居;改造采花乡栗子坪村木板屋和吊脚楼,保护仁和坪村石板屋,推进五峰全域景区化建设。四是彰显特色。设计一套体现五峰土家族特色的推荐户型图集。推荐户型征求了省民宗委领导和经济发展处的意见。推荐户型为两种户型,主要特点是钥匙头、吊脚楼,设计图纸简明易懂,对土家特色民居的选址、户型、建筑层数、构架柱梁、屋脊、门窗、墙面、台阶及周边植物种植等做了明确要求。统一培训工匠,集中学习特色民居改造户型方案及建房导则、培训工匠施工技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设计、统一政策、统一验收”的原则。改造的内容主要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对屋面、外墙、门窗、护栏走廊、悬梁吊檐、广告招牌、外挂物等感观建筑部分按照土家族民居建筑风格进行改造。同时配套修建生态垃圾池、小型文化广场、休闲健身场地等,在保护民族特色的同时,满足群众对现代生活的需求。聘请由民间艺人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为民居改造和村寨环境设施建设的技术指导提供全程服务,使改造后的村寨和民居既秉承传统风格又突出本土文化,具有鲜明特色。五是严格考核。县委县政府出台农村村民住房建设及特色民居改造管理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纳入全县综合考评范畴。制定《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村村民建设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特色民居建设的申请条件、报批程序、建设管理和责任追究等,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六是办好试点。县政府明确要求县民宗局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长乐坪镇腰牌村、洞口村土家特色民居改造,负责纳入国家特色村寨保护名录的长乐坪镇三教庙村、柴埠溪村、五峰镇茅坪村、采花乡栗子坪村的特色村寨保护工作,在全县特色民居改造中起到典型引导、示范带动作用。

  二、突出特色产业,建设安康富裕的土家村寨。我们在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中,始终坚持与新农村建设和脱贫奔小康紧密结合,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建设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特色村寨建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一是通过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依托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资源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实施景村共荣,采取“扶持引导,示范带动”的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以农家生活体验、民族特色饮食、旅游休闲娱乐、旅游商品销售等方面的旅游经济,帮助他们改善环境,完善设施发展农家乐,开展旅游接待服务。二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除了依托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外,充分依托当地自然、地理、气候优势,发展绿色生态产品,增加致富门路。腰牌、洞口村把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重点培育茶叶、蔬菜、水果和养殖产业。依托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绿色蔬菜,蔬菜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合作社员已达3000多户。依托长乐李子专业合作社发展空心李子产业。李子基地面积已达百余亩,依托巴人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生猪和家禽养殖业,规模养殖户达20多户,年出栏生猪5000余头,家禽万余只。示范村已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三、突出环境美化,建设环境优美的土家村寨。围绕试点村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试点村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特色民居改造区域,投资300多万元新修和改造村级公路80多公里;投资150多万元,新建供水工程11处,铺设饮水管网28000多米,解决了5000多人的饮水问题;投资280万元,兴建沼气池两百多口,大力推行猪—沼—茶(菜)生态经营模式;投资500多万元绿化、美化、亮化中心村街道,着力营造洁净靓丽、特色鲜明的人居环境。通过项目实施,试点村行路难、饮水难、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变,居住环境明显变化,面貌焕然一新。

  四、突出民族文化,建设内涵丰富的土家村寨。我们始终把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作为特色村寨的精神内涵,不断挖掘、提炼民族文化传统习俗中的精髓,实现民族文化的大弘扬、大发展。一是建立民族文化传承基地。腰牌、洞口村与长乐坪镇中学联合建起了五峰南曲传承基地,白鹤村与采花小学联合建起了传统茶艺传承基地。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在每年的传统节日上,以民族民间艺人为主体,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开展土家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实现了日常文化活动的民族化、特色化、本土化,不仅受到了当地群众喜爱,而且得到外来游客的高度赞誉,为民族村寨旅游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三是成立民间文化组织。试点村成立了农民艺术团、农村文艺表演队。参加人数达百余人,活动在乡里乡外。南曲、薅草锣鼓、山吆子荷、土家吹打乐深受村民喜爱,丰富了村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