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管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细则出台

29.07.2014  10:09

  中国政府网7月28日公布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细则》首次明确,建立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关键岗位领导干部轮审制度,即审计机关对重点审计对象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根据党委和政府、干部管理监督部门的要求,审计机关可以对上述企业中不担任法定代表人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审计机关可以对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细则》明确,审计评价应当重点关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关注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和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关注任期内举借债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重要事项,关注领导干部应承担直接责任的问题。

  同时,审计机关可以对地方党委与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党委与行政主要领导干部,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不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同步经济责任审计。

  明确责任主体 避免拍脑袋决策

  《细则》明确国企中不担任法定代表人,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企业主要领导,也需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张通表示,这些主要负责人对企业重大决策和经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应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项目上马下马都听凭领导的一句话,最后如果有亏损,根本没法追究责任,责任主体不清,责任性质不清,最后就只有一句话,‘交学费了’。”北京市委党校姚桓教授对于过去这种现象很痛心。他认为,《细则》的出台是提高国家现代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能够促进党和国家对于经济工作的领导能力的提高。明确责任制度的缺位,可能造成领导经济决策的轻率以及带来的重大损失。

  债务纳入审计 杜绝拍屁股走人

  《细则》细化明确了地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国企领导的审计内容,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情况也列入了审计内容。

  姚桓对于此条规定作出了很高评价。“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存在‘干部出政绩——群众掏腰包——干部升迁——政绩转化为国债’的怪现象。”针对这种不合理现象,姚桓认为,干部执政的成效,应该是干部作出的工作、业绩,减去执政的成本。如果能够加强审计,就能增强干部的责任心,让领导干部作出经济决策时慎重考虑,避免地方政府盲目决策造成的债台高筑。

  编制纳入审计 财政供养只减不增

  《细则》确定,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以及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中央编办副主任何建中表示,此项有利于保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任务的完成。

  何建中表示,目前一些地区和部门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超编进人、擅自设立机构、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这些问题相对在市、县两级和事业单位更突出。

  党风廉政纳入审计 领导责任全面审查

  《细则》中,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履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本人遵守有关廉洁从政(从业)规定情况也纳入审计内容。

  中央党校林喆教授认为,此次《细则》的规定,比过去审计的内容大大进步了。过去审计工作主要关注经济方面,以财务状况、资金利用为主,这次还涵盖了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等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还有党政工作中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工作,内容很全面。

  “工作中的决策和作风廉政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不正之风必然给经济造成重大的损失。”姚桓认为,把经济责任审计和党风廉政工作结合,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提高经济工作的效能,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这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据新华社北京28日电)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