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襄部”的年轻人
(李广彦)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横贯鄂北岗地,近270公里的战线分丹襄(丹江口、襄阳)、枣随(枣阳、随州)、广悟(广水、大悟)三个建设管理部,建管部工作人员地处一线,工作艰苦,其中不乏一批80后、90后年轻骨干,他们冲锋在前,勇挑大梁,日前记者走进丹襄建管部,发现一个又一个闪光点。
后勤“大管家”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水源地在丹江口水库,终点在大悟县王家冲水库,其间跨丹江口、襄阳两地97.76公里。作为工程“龙头”,各项工作只能超前,不能滞后。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毕业于武汉大学公务管理系的陈鼎负责综合保障工作。如果说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战,那么当今水利工程建设亦同此理。
1988年出生的陈鼎,大学毕业后先在吴岭水库电器工程管理岗位,转战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后被委以“管家”重任。丹襄部组建之初如同“大篷车”,人员居住分散,办公白天在工地,晚上在床头,临时住路边店,人员休息不好,影响工作效率。“长期下去不利工作,必须找到一个合适办公场所。”接到上级命令,陈鼎马不停蹄四处踅摸。过去租房一锤定音,而今各项手续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审批。襄阳城区离工地远,工地附近又无合适地方,正在恋爱的陈鼎推迟婚约后买房,四处打听办公用房,直到在城郊找到安营扎寨之处。随后他又忙于购置办公用品,配备生活物资,十几号人的吃喝拉撒睡,处处要操心,而自己腰部时常疼痛却顾不上检查。一次见他发高烧,豆大的汗珠往下掉,去工地的路上,司机拐弯送他到医院,手术取出1.8公分的肾结石,住院一周就上班了。
管综合,学“萧何”, 陈鼎一心替大家解决后顾之忧。父母家在襄阳城,但他常与大家吃住一起,努力当好后勤兵。公文处理、工程档案、日常宣传等综合事务他一身兼,带头参加演讲赛、撰写新闻稿件,工地被评为省级文明工地,建管部荣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他内心充满自豪!
工程“小能人”
4月11日一大早,朱诗旭就赶往位于襄州区的试验项目工地,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对5公里长的PCCP管道进行水压试验。
生产性试验项目 PCCP管安装,关系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大局,需要先试验后再全面推进。
压力表、放气阀、泄水阀等整套试压系统与管道相连后,朱诗旭组织测压、观测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朱诗旭今年29岁,毕业于湖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在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丹襄建管部负责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过硬的技术,出色的表现,被人们称为工地“小能人”。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 72公里倒虹吸工程目前数国内最长,5公里试验性工程水压试验全部成功,可为主体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更准确的技术参数,为工程实现“三年通水,五年建成”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领导点将由他来挑大梁,可见“小能人”称号名副其实。
朱诗旭结婚后,大多时间在工地,白天忙业务,晚上学技术,家就顾得少。女儿2岁半,可他十天半月不在家,去年国庆节他都在工地,过年也没安逸,初五就来值班。于家于孩子他有愧,但为了工程建设,他说:值得!
管理“辣妹子”
圆脸、杏眼,连声音也圆润......眼前这位面相和蔼的女性叫冯小庆,硕士研究生毕业。是首批到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一线的“娘子军”,她负责质量管理、工程档案等工作,工作起来有钉有铆,发表意见掷地有声。原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PCCP管生产质量,冯小庆白天抽检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晚上处理工程档案资料......每天忙得象陀螺。混凝土比兑从砂、石等单项材料,到复合搅拌都要到场,浇注混凝土时不停车,作为现场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检验巡视制度的执行人,她每周不少于两次抽样检查,常到工地日夜跟班,发现指标不合格责令返工。“我宁愿得罪人,不能当罪人。”每次现场检查后,她才能放心。
“她爱岗敬业,工作得满分,但做妈妈却很失败。”有人这样评价冯小庆。献身水利是她入党时许下的人生信念。“孩子由奶奶带,两岁了还不认识我,可工地需要我,我欠孩子的母爱之债......”冯小庆心底常流泪。
记者采访当晚7点多,万芊才从3批项目工地赶回。她从三峡大学毕业后,又考取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在职工程硕士,如今远离父母,把工地当成自己的家。
万芊个子不高,灵巧活泼,一双大眼睛不仅美丽,更善于发现施工漏洞。“永久、生态、廉洁、高效,是党和人民的期待,工地绝不能出现张冠李戴现象。”为避免转包工程弊病,万芊经常到工地对号入座,抽查施工人员到岗情况,考勤、考核从不打马虎眼......
生活中冯小庆、万芊俨然一对姐妹,但工作面前俩人颇像“小辣椒”,不怕得罪人,同为共产党员的她们说:干工作就是要有这样一股辣劲儿!
工地“兵哥哥”
浓眉大眼,英俊潇洒,一身正气,用这些词表述刘超不为过。1986年出生的刘超今年整满30岁,曾在武警部队当兵8年,转业后没找政府找市场,去年通过劳务派谴,来到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丹襄部。从部队到地方,他始终不忘“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保持军人好作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建设工地的司机忙碌如梭,近百公里的战线,早出晚归是常事,平均每月出车都在5000公里以上。刘超家在老河口,离工地不算远,出车去工地,按说顺路回去看一眼妻儿也是人之常情,但他“数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开好车,服好务。妻子做小生意,从没搭过他的便车。
采访时刘超只夸别人不言己。“他从来不报洗车票,都是自己洗车,车轮上的泥巴冲不掉,他就用手抠......”别人岔过话题,让记者情不自禁算一笔账,去趟工地满车灰,刘超开的越野车,每洗一次30元,一个月下来近千元。劳务派遣工资收入低,自己挣的不多,却为国家节省,爱护单位车辆如同自己的眼睛,这样的兵哥哥,不愧最可爱的人!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管理局暂处筹建中,人员构成多样,包括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又称人力派遣、人才租赁,是近年我国人才市场一种新的用人方式。丹襄部就有这样一支劳务派遣的年轻队伍,他们在“兵哥哥”影响下,奉献青春热血。
李建从武汉地质大学水利工程及岩土工程专业毕业,今年3月来到丹襄部。“过去我曾参加小水库除险整治,现在面对一号工程......”李建每天奔波于4个工区,迎接新考验。联想激光笔,他建议纪洪隧洞施工单位用激光原理检测施工质量,让人刮目相看。
湖北文理学院土木工程毕业的窦亦然,去年7月份来丹襄部,负责移民拆迁、环境保护、试验段抽检等工作。管道打压试验,全线2900多个接头,每个打压三次,他都旁站督阵,确保工程质量。
1993年出生的贺双健,是团队里的小弟弟,来丹襄部大半年了,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双胞胎哥哥却各在一方很少见,他参加的工程安全检测、金属结构检测、阀门安全等业务,都让领导放心。
青年是未来,青春是希望。丹襄部的年轻人,把青春绽放在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大舞台,他们的付出无悔青春,“三年通水,五年建成”,从中我们看见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