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谷庙岭南水北调移民张灯结彩过大年

19.02.2015  22:08

南水北调移民张生宪一家人欢欢喜喜吃年饭。

    新华网武汉2月19日电(张朝锋、刘卉卉)2月18日中午12点,距离丹江口城区3公里处的丹赵路办事处计家沟村谷庙移民安置小区里,年味正浓:广场里张灯结彩,小孩嬉嬉闹闹;楼道上中国结、红灯笼一字排开,住户家,贴对联、做年饭,乐成一团。45户从172米水位线下搬迁到此的群众,喜气洋洋过大年。

    记者在这个移民安置点看到,几十套两层小楼整齐地分布在丹江口大坝不远处地势较高的一片开阔地上,一幢幢两层小洋楼错落有致地立在路边,一盏盏大红灯笼挂在门前。村民们忙里忙外,正准备在整洁、漂亮的新房里过春节。

    移民胡立凤一家搬到安置新区已经四个年头了,宽敞明亮的客厅里一尘不染。胡大姐说,以前住的是土墙泥房,既阴暗又潮湿,还漏雨。搬迁后,她用政府为移民户发放的补差资金把房屋重新装修了一下。“现在住进了新房,大暴雨也不怕了。”与胡大姐一样,资金落实到位后,计家沟村移民280户移民集中对房屋进行了整体装修,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这是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的第一个春节。”计家沟村干部曹明华说,“尽管有些移民外出打工,但安置点的45户200多移民今年绝大多数都在安置点过年。

    记者来到移民张正涛家,他家今年异常热闹,因为他80岁的老母亲今年在他家过年,因此兄弟姐妹四人几家全来到他家吃团年饭。老张这一大家子大大小小24口人摆了两桌酒菜正准备开席。

    记者又来到移民王传章家,他家今天也有14口人一起过年,更值得高兴的是他的大孙子王牛从卡塔尔回国过年了。28岁的王牛4年前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到卡塔尔工作,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已经3年没回过家的王牛,看到爷爷家变化这么大,很是激动。一家人正准备放完鞭炮,开始端菜上桌,入席就坐。

    60岁的张生宪一家6口人已经开始举杯了。张生宪是为数不多的因为南水北调进行过两次迁移的居民,早在1962年,因为丹江口水库修建,那时只有8岁的他就被父母带着离开了自己的房屋和田地,从山下搬到了半山坡。2011年因为水库增加蓄水高度,使得老张又一次从山坡搬到了山顶。

    老张家里有着十几亩的桔园,卖柑橘的收入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南水北调调水后,丹江口水库增加蓄水量,水库的水位上涨到162后,老张家水库边的苦心经营了30几年的柑橘全部被淹。

    虽然老张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知道南水北调是个什么样的工程,这样庞大的工程背后必须有人付出。对此,他和众多库区移民一样选择理解包容。张生宪说,因为北方缺水,北方的水没有我们南方充足,我们心理上可以理解的。

    如今老张住的屋子和过去相比,可是有了不小的改善。安静的小区,崭新的住房,空调、电视、自来水,一应俱全。改变不止于此,现在老张他们这些生态移民,谋划新的产业了,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老张建起农家旅馆。

    古庙岭移民安置点距离水库近,出门就能看见一江清水,这里空气清新,周边有可供采摘的果园。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前来丹江口水库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不少库区的移民都开办起了家庭旅馆、农家乐。张生宪开办一家旅馆,让自己从农民变身为旅馆老板,向老张这样的农家旅馆在该安置点有29户。

    谈到新年愿望,移民张生宪说:“希望今年办事处和村里把谷庙岭好好打造下,把旅游景点建好,这样我的农家旅馆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要让所有移民都有活干,能就业。”丹赵路办事处主任彭国东说。“办事处目前正在积极筹办旅游餐饮等新兴产业,力争让移民都能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目前谷庙岭安置点已经在做休闲观光园的整体规划,一些景点及旅游基础设施正在建设。村主任曹明华说:“我们要把谷庙岭打造成丹江口城区的后花园,以后移民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