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友谊大桥盛大通车 “武汉力量”打造“一带一路”示范工程

31.08.2018  15:55
  

         图为: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全貌。(视界网 徐付迪 摄)   当地时间8月30日20时30分(北京时间23时30分),中国援建的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举行盛大通车仪式,马尔代夫总统亚明出席仪式,现场一片欢腾。马尔代夫国家电视台直播了通车盛况。   中马友谊大桥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示范工程,由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实施EPC总承包,中铁大桥院集团承担施工图设计,大桥建设全面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作为世界旅游胜地的马尔代夫,岛屿间交通依靠船舶和水上飞机,拥有一座跨海大桥是马尔代夫多年以来的梦想。中马友谊大桥连接起首都马累、交通枢纽机场岛和新城胡鲁马累岛,将有效改善交通,促进经济发展。   远远望去,大桥主跨V墩犹如三颗徐徐打开的“海贝”,整体造型线如翻腾的海浪。该桥是世界上首座在远洋深海珊瑚礁地质条件下建设的跨海大桥,面对一系列世界级难题,“武汉力量”仅用33个月,就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工程验收被评定为“优良”。“百年梦想,今朝实现。这是中马两国人民友谊发展的新里程。”中国政府代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王晓涛在致辞中如是说。(记者廖志慧、通讯员陈同尧、杜才良)   相关报道   33个月,珊瑚礁上建起世界级大桥   当地时间8月30日傍晚,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全城为一座大桥狂欢。   大桥附近的海边沙滩,被装点得五彩缤纷。路边插满了中马两国的国旗,一派喜庆景象。看到中国记者走过,不少当地居民纷纷用中文说:你好!   一群衣着时尚的年轻人走上中马友谊大桥,直呼自己是“LUCKY BOY(幸运男孩)”。马方媒体PSM在文章中写道:这座桥是承载马尔代夫青年希望与梦想之桥。   是啊,这座桥不仅承载着当地人的希望和梦想,也倾注着中国建设者的心血和祝福。33个月,中国建设者是如何在印度洋上架起这座世界级大桥的呢?   啃掉史上最难啃的“三明治”   珊瑚礁,是生物成长形成的岩石。它们犹如钢板夹裹的三明治,一层硬一层脆,承载力不均匀,到处都是孔洞。一不小心,为桩基施工用的钢护筒就会坠入孔洞。   在远洋深海珊瑚礁地址上建特大桥,世界上无先例可循。   中交二航局项目总工程师程多云介绍,在深海打下的第一根桩,就遭遇“出师不利”。刚刚把钢护筒放在珊瑚礁上,锤子还没往下砸,钢护筒就“”的一声掉下去了。有了这次教训,项目部自主研发出“神器”,可以自动“”住钢护筒,通过分级、分布加力,将一个个桩牢牢打在礁灰岩层上。   大桥所在的噶杜海峡,当地人称为“恶魔之海”。即使无风,这里的浪涌也达三四米,14秒的长周期波更是罕见。从2016年6月首根钢护筒施工至12月初,总共可施工天数勉强60天。   万吨级的起重浮吊,在大海中犹如一叶扁舟,汹涌的海浪能把吊钩甩出二三十米,一个简单的下放过程,经常需要几十次尝试。在下放19号墩时,建设者们就领教了大海的无情。   钢套箱刚刚下放到位,还未固定,平静的大海突然“翻脸”,掀起惊涛骇浪,钢套箱和钢护筒相互撞击,形势十分危急。现场工人们又担心又害怕,如果钢套箱无法固定,这座桥就宣告失败。万分危急之时,项目经理林树奎冲到钢护筒上大喊:“我就在这里,和你们在一起!一定要将钢套箱固定住!”第一次、第两次、第三次,终于固定住了!现场欢呼雀跃,这真是用命博来的胜利!   为了准确的掌握宝贵的“窗口期”,建设者们以浮吊船为家,伴随着印度洋的波涛一同摇曳,200多天时间,抢抓不到200个小时的“窗口期”,圆满完成了任务。   穿上“防护衣”,打造百年工程   马尔代夫是旅游者的天堂,却给建设者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挑战。   高温腐蚀的施工环境,对大桥耐久性带来严峻考验。施工海域含盐率高达千分之三十二,比国内跨海大桥海域含盐率都高,腐蚀性极强。光是建设大桥用的施工栈桥,两三个月就得更换一次。这种环境下,如何实现100年的使用寿命?   中铁大桥院项目负责人谭国宏介绍,除了在材料上采用耐腐蚀性最高的耐候钢,施工中,他们还采用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和适当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增强防腐能力。   程多云介绍,环氧钢筋表面都穿上了一层涂有硅烷的绿色“防护衣”,以阻止高盐腐蚀。从下料、运输到现场搬运、绑扎等环节他们都小心翼翼,不让钢筋受一点伤害。(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杜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