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生态示范城 这五年:克难攻坚砥砺奋进

24.11.2016  23:07

    长江日报讯 记者朱波 自2011年区第五次党代会以来,这五年蔡甸区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克难攻坚、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规模质量效益“双提升

   蔡甸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2016年达到405亿元,是2011年的2倍;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1.2:63.7:25.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7亿元,比2011年翻一番;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495元、18070元,年均分别增长11.6%、13.3%;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2.9亿元,年均增长20.9%。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总数达到3.8万户,注册总资本464.9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7倍、3倍。连续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

   蔡甸经济开发区常福片区建成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32平方公里。预计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742亿元、增加值185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2倍、1.8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44家。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速。预计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0.1亿元,是2011年的2.2倍。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中国莲藕交易网上线。金融服务业较快发展,获评“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区”。生态旅游业突破性发展,“知音十景”成功推出,红色旅游全面启动,获评“全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健康养老、商贸服务业有了新发展。南屏通航产业园纳入省级战略。

   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五大农业示范园初具规模,特色农产品种养殖规模达59万亩。预计2016年农产品加工产值110.8亿元,是2011年的1.9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195项灾后重建项目和12项管长远补短板项目加快实施,获评“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持续开展“三万”系列活动,连续五年被省市评为先进区。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城乡面貌巨变

   城镇空间布局调整优化。城市建设发展空间拓展到95.3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达52.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3.2%。

   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城乡路网形成体系,全区公路密度达200公里/百平方公里。新改扩建一、二级道路近200公里,进一步密切了与中心城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联系,内联外通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省级重点镇、特色镇、旅游名镇创建成效明显。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全域供水”工程加快推进。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和东部地区污水收集主管网全面覆盖。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农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供水能力、出行条件、电力和通讯保障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全面提升。

   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国家智慧城市创建取得新成效。强力推进“城管革命”,农村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城市综合管理持续多年走在全市新城区前列,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违法建设实现了“减存量、零增量”。

   对外开放水平和影响力增强

   推进机制全面建立。推动建立了国家和省市区四级协调推进机制及中法双边协调对话机制,成立了由住建部牵头、15个国家部委和单位参加的中方协调组,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基本农田调整、生态城实施方案等十个方面的政策和事项得到了国务院及省市支持。

   开发建设态势基本形成。中法友谊大桥建成通车,汉蔡高速实现免费通行,轨道交通蔡甸线全线开工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规划展示中心建成开放,什湖治理、地下综合管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等项目全面启动。

   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在联合国巴黎世界气候大会、里昂气候峰会、中法市长圆桌会议等国际化平台推介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成功举办第二、三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和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国际旅游文化节及中法青年自建节。设立驻法国巴黎、波尔多、匈牙利布达佩斯等5个招商联络站。来区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2家。实际利用外资比2011年增长131.3%。

   锐意改革创新体制,环境更具活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着力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良好。积极稳妥实施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纪检监察机关“三转”改革、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试点等系列改革,五大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理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和通航产业园管理体制,创新蔡甸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索河镇、玉贤镇撤镇设街工作完成。公务用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效能革命深入推进。推出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程序清单,行政审批事项由208项减少到159项。组建成立区行政审批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并规范运行。“十佳十差”基层单位评选活动全面启动。“先照后证”、“五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出台创新型城区建设“1+9”系列文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预计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经济总量的50.7%。“城市合伙人计划”有效实施。连续五年荣获“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区”。

   生态品牌进一步擦亮

   贯彻“绿色决定生死”理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亮点纷呈,成功创建全市首家省级生态区。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110公里后官湖郊野绿道全线贯通。28个重点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编制完成。主要湖泊河流水质保持稳定。沉湖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后官湖湿地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绿满荆楚”行动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分别达26.5%、43.1%。

   节能减排取得实效。关停、搬迁污染企业89家,打造循环型示范企业38家。采石企业全面关停。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全市前列。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民生福祉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将关注民生、维护民利、排解民忧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财政收入累计用于民生支出达135.5亿元,是前5年的2.6倍。

   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5年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社会保险总参保人数达到47.9万人次。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建成保障性住房2556套、农民新社区370.7万平方米。调整新增城市公交线路20条,新开通连接东西湖、硚口、蔡甸经济开发区的公交线路,288个行政村实现客车“村村通”,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市级标准化学校达50所。街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建成投入使用,有力提升了我区乃至大汉阳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新建的区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村(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体育健身设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实现全覆盖。“伯牙子期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持续办好知音文化国际高层论坛,寻找知音文化源流,打造知音文化品牌,抢占了知音文化高地。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推进。确立了统筹城乡、产业支撑、精准施策、全面小康的扶贫工作思路和产业带动、社企联动、扶智促动、旅游拉动的扶贫开发模式,落实扶贫资金1.4亿元,扶贫项目308个。预计2016年实现1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3412名贫困人口脱贫销号。我区产业扶贫经验在全市现场会推介。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社会凝聚力增强

   充分发扬民主,加强法治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最大限度激发了社会活力。

   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区委高度重视人大、政协工作,推动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加强,积极推进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合作共事,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有序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文联等组织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制定落实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系列改革举措。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面建立。推广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5年来我区刑事警情发案数全市最低,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高,始终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文明创建成果丰硕。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蒋扣分、陈昌炎、刘大华、谢伟等先进典型和道德群星。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唱响蔡甸好声音,“昔日汉阳古郡,今朝中法新城”的品牌形象得到显著提升。

中法生态示范城

蔡甸明确五大行动目标 践行新理念奋力追转超

 

中法生态科技谷总体效果图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

 

   长江日报讯 记者朱波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也是实现蔡甸经济社会“追转超”的重要之年。蔡甸区委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以新的理念和五大目标,奋力谋发展。

   ——打造中法国际合作创新区。依托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加强与法国等世界级创新强国交流与合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为代表武汉市参与国际合作特别是对法合作的先行区。扩大中法自由贸易,大力推进一批法资项目落地。加强中法民间交流。到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现代服务业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达50%以上。建成创新型城区。

   ——打造全国绿色发展先行区。以绿色发展为统领,更加注重“绿色GDP”,筑牢绿色发展的生态底线,保持发展底色,走绿色、低碳、生态发展之路。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产业绿色循环低碳,第三产业占比明显提高。城市建筑绿色化,绿色交通体系基本建成。自然环境优美宜居,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

   ——打造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新型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形成。国家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更高水平的产城融合和城市管理创新。

   ——打造湖北对外开放新高地。坚持对外开放特别是对欧开放,城市生产生活环境、管理方式、制度规范与国际接轨程度显著提高,国际交流活动更趋频繁,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引进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外商投资企业总部、国际知名中介服务机构,持续不断举办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国际展览、国际性会议等活动,培育和引进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外籍或国际性高层次人才。

   ——打造武汉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经济发展保持较高增长速度,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在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千亿经济总量、百亿财政收入、累计三千亿固定资产投资奋斗目标基础上,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比2020年增长10%左右,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前“三强”。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精准扶贫任务全面完成,幸福蔡甸建设取得新进展。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两业并举、工业先导、四化同步、开放创新、绿色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蔡甸绿色崛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打造中法国际合作创新区、全国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湖北对外开放新高地、武汉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蔡甸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为实现新的目标追求,必须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加强统筹,举全区之力做实做大做强“3+1”经济增长板块,成为引领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核心引擎。未来五年,蔡甸区将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坚持国际化、高端化、个性化,全力构建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为引领的发展新格局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承载着蔡甸人的国家使命。蔡甸区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坚持绿色、开放、创新,引领未来,以生态城的建设发展引领全区发展,大幅吸引外来人口向蔡甸集聚,增加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到2021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

   聚力聚智聚资全力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显雏形、三年出形象、四至五年大发展”的建设思路,着力打造中法合作之城、低碳示范之城、产业创新之城、生态宜居之城,成为可复制、可推广、可再造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杆。到2021年,建成8.2平方公里核心区,形成武汉西部千亿板块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武汉经济转型的窗口。高标准建设“一谷一园一区一带”产业发展平台,强力推进动漫小镇、“自然之门”原生态公园、必维国际检验等一批法资项目落地,打造中部设计和高端制造业研发中心、休闲旅游聚集地、医疗健康产业集群、文化创意基地和教育培训基地,实现生态城产业功能示范。突出“绿色、高效、人文”效应,构建“一轴一心多廊多组团”空间结构,实施什湖治理工程,形成江河湖连通、山水城相融、湖塘映城、河网穿城、城在园中的共生格局,打造武汉绿色客厅,实现生态城建设理念示范。推进知音文化与浪漫的法国文化相融合,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研究、示范及推广,实现中欧文化融合示范。

   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优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牢牢抓住行政中心东移的契机,强化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引领作用,构建以主城为重点、产业新城为支撑、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主城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为中心,实现城关、大集区域、柏林地铁小镇与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融合连片发展。产业新城以蔡甸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实现沌口、常福、奓山一体化发展。坚持保护第一、重在利用、适度开发的原则,建设沉湖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带动消泗、洪北地区的发展,支持索河、永安旅游名镇、侏儒山通航小镇、玉贤园艺小镇、桐湖香妃小镇、成功武汉西部口子镇等有山有水有人文,具有明晰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发展,形成中西部特色小镇群。按照全域美丽乡村的思路,打造沿嵩阳大道美丽乡村示范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带发展,集中连片进行美丽乡村改造,把“盆景”串联成“风景”。

   下大气力提升老城区功能品质。按照“区街联动、连片改造、还绿于民”的原则,组建成立区旧城改造办公室,引进资本雄厚、实力强的大公司、大财团,推进沿汉江连片旧城改造,打造滨江滨湖新社区,实现旧貌换新颜。加大老旧社区改造力度。每年建成一座市民休闲公园,大力推进伯牙子期公园、运铎公园等建设,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漫步湖边、走进森林、登上山顶。实施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排水设施建设、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三大工程”,加快形成城市“地下主动脉”。完善供电、供气设施,建立保障有力的能源动力网络。建设国家智慧城市。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高闲置土地的处置效率和监管水平,坚决清理供而未用的土地。解放思想,创新金融,适度超前,利用好融资渠道,保持合理的负债规模,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镇功能,改善城镇面貌。大力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推进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推进“铁水公空”重大项目建设。轨道交通以地铁和有轨电车项目为重点,确保2018年底建成地铁蔡甸线,加快推动地铁3号线文岭段、10号线常福段和11号线西段工程建设,全面开启蔡甸“地铁时代”;建设连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有轨电车T1、T2线,形成轨道交通“金十字”中心。骨干路网按照“互联成环、循环联通”的要求,连接“铁水空”,打通主骨架,升级支路网,畅通微循环,形成“一环八纵十横”快速路网体系。水运发挥汉江航运优势,积极参与推动汉江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建设三官码头、龙家台码头。建成南屏通航机场。

   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施“碧水蓝天”工程。落实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加大汉江、通顺河、后官湖、沉湖等水域水污染治理区域协作力度,形成“共保、共防、共治”的跨区域环保协作与保护机制。全面清查辖区重点污染源,落实污染治理措施。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发展,依法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实施“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坚持“还地于民、还湖于民、还绿于民”,实施“增绿添彩”工程,推动环湖环山绿道建设,让市民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绿色乐趣”,打造花园城市、美丽蔡甸。

   坚持做大总量、壮大实力,实现经济规模质量同步大提升

   蔡甸区始终把发展作为“要务中的要务”,构建产业新体系,打造蔡甸经济升级版,全区经济总量跃上千亿级,成为武汉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挺起蔡甸工业的“脊梁”。产业兴、则蔡甸兴,工业强、则蔡甸强。要始终高举工业强区大旗,主攻工业,打造千亿级板块、百亿级产业和一批亿元级企业,到2021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2200亿元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200亿元以上。按照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深度对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超常规推进蔡甸经济开发区“七通一平”,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全面建成60平方公里产城融合的开发区。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建成较具竞争力的千亿级开发区,进入全省130个省级开发区的前“五强”。推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及显示器、装备制造等现有主导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大力培育骨干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0家左右,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对接《武汉制造2025》,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一批机器人、高端装备、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和通用航空项目,加快培育工业(服务)机器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智能装备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要抢占通航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基本建成湖北省通航总部、通航产业基地、通航指挥中心,打造全国通航示范区。到2021年,通航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升级。放大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平台与引擎作用,推动高端服务业聚集发展。推进凤凰山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发展。大力引进、培育1-2家集购物、餐饮、娱乐、商务、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切实满足市民就近消费娱乐需求。以蔡甸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园建设为中心,大力优化调整全区物流园布局,培育现代物流新业态。加大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积极有序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持续举办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国际旅游文化节,促进文化、旅游、生态、科技融合。围绕建设湖北省旅游强区目标,重点打造后官湖百公里休闲文化运动健身圈、“一河两山”生态旅游带和沉湖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建成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整合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深化全领域招商引资。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坚持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坚持招财招才招智并重,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社会招商新格局。大力拓展国际化招商视野,加快引进外资企业,积极承接欧资特别是法资企业的转移。严把项目引进关,坚决防止劣质项目进入。坚定不移实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扶持一批“蔡甸牌”企业和企业家。到2021年,新增市场主体30000户。

   坚持统筹发展、增效增收,不断推进“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推进五大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高效种植模式。推动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引导农民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建成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改造提升技术及装备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新建食品加工园。到2021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000家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50%以上。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实现一产三产化,让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奔小康。

   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和“六大工程”。到2018年,实现4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3601名贫困人口脱贫销号。

   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围绕防汛保平安,结合灾后重建,大兴水利建设,构建泛区梯级防洪网格,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损失。积极推动军山第二泵站建设,切实解决长期困扰泛区群众的“水患”问题。加强泛区堤防建设,统筹谋划泛区的城镇和人口规模。继续推进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改革激发活力,创新引领未来。我们要聚焦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依托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蔡甸经济开发区和南屏通航产业园三大经济增长板块,以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为核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统筹的产业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城市合伙人”计划,用最宽松的环境、最包容的胸怀、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培育引进一批创新创业人才,铸就城市创新脊梁。到2021年,引进培育5名以上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30名以上省市级产业高端人才,吸引带动千名以上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创谷”计划,建设连片众创街区、创业园区,掀起千军万马争创新、铺天盖地竞创业的热潮。到2021年,集聚10家以上新型孵化器和一批众创空间,建成5家以上具有影响力的人才创业综合体、新兴产业园。

   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落实供给侧改革要求,坚持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构建供给高效、需求旺盛、充满活力的经济运行新体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支持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继续推进党政机构改革,深入开展“行政审批3.0”改革,打造投资发展环境最佳区之一。进一步完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和蔡甸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组建沉湖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推动消泗撤乡设街。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定不移支持五大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动区直部门、街道所属国有、集体企业脱钩、“断奶”。实施国有林场改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坚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积极稳妥消化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大幅降低财政供养人员比例。推进群团组织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利民,努力建设幸福蔡甸。民生决定目的。我们要以民之所望为工作所向,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努力让全体蔡甸市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推进就业培训进社区,创业服务进街乡镇。进一步拓宽就业增收、创业增收、投资增收、社保增收和帮扶增收渠道,努力让居民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步。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完善城乡一体、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引导符合条件的人员长期持续参保。全面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优化农民新社区布局,提高建设品质和管理服务水平,探索建立货币化安置新机制。推进惠民公交进农村。加快推进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让更多弱势群体拥有尊严、享有幸福和快乐。

   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扎实办好特殊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新开发地区学校配建力度。共建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学院。实施健康蔡甸行动计划,合理布局医疗机构,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发展,推动区属医院与协和医院共建,积极争创三级甲等医院,让蔡甸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谷。

   提升城市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各级文明创建成果,持续提升全区文明程度,满足全区人民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昔日汉阳古郡,今朝中法新城”历史人文资源,唱好知音故里好声音,培育新城区新市民,增强蔡甸自信。强化“蔡甸光荣我光荣,我为蔡甸增光荣”意识,增强城市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推进文化场馆建设,建成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和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规划展示馆。进一步挖掘弘扬知音文化,持续办好知音文化国际高层论坛。高水平、高质量承办好2017年市“十运会”。

   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全面落实创新社会治理行动计划,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增强主动预测预警预防各类安全风险能力,打造升级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蔡甸。开展“七五”普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加强安全生产,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省水利厅隆重表彰10名“我身边的好党员”
(厅宣传中心 张强)新中国70华诞之际,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