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及所涉财政内容

02.02.2016  11:00

      刚刚下发的今年一号文件连续第13年聚焦三农,依然像往年一样亮点多多。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从文件以“落实发展新理念”为前缀即可看出,其中的新思路新举措很多,让人充满期待。同时,就财政而言,文件中涉及财政的内容非常多,直接提到“财政”一词的就达近20处之多。这显示出财政在今年乃至“十三五”期间的三农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角色。 

  下面我们就将今年一号文件的核心要点以及涉及财政的方面加以归纳,看了这些,你就会知道,在一号文件的部署下,财政要做什么,哪些是重点,有哪些新的思路和举措。       

   一、一号文件核心要点      

   1.当前三农面临的四大机遇和三大挑战  

    四大机遇:    

  ①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全党共识,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 

  ②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带来持续牵引力; 

  ③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 

  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源动力。     

   三大挑战:      

  ①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②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 

  ③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2.三农工作主要思路      

  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3.到2020年三农工作的四大主要目标          

  ①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产能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②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③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④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4.“十三五”期间三农工作六大任务    

  ①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②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③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④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⑤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⑥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

   5.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六大任务  

  即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六项重点任务。 

  调结构,就是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合理开发各类农业资源,统筹粮经饲发展,大力发展肉蛋奶鱼、果菜菌茶等,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供给。 

  提品质,就是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培育品牌,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供给的信任度。 

  促融合,就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更好满足社会对农业的多样化需求。 

  去库存,就是加快消化个别农产品的积压库存,千方百计把过大的库存量减下来,积极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生产,特别要加快玉米库存消化,减少陈化损失。   

  降成本,就是着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实现节本增效,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 

  补短板,就是大力弥补制约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既要补农业基本建设之短,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又要补农业生态环境之短,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二、一号文件涉及财政的11条主要内容  

   1.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  

  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加快形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规模化经营主体增加生产性投入。 

   2.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把一部分资金用于培养职业农民。 

   3.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进村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   

   4.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要与建立农民分享产业链利益机制相联系。巩固和完善“合同帮农”机制,为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示范文本、纠纷调处等服务。 


   5.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把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差距显著缩小。 

  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逐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6.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发挥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作用,支持改善村内公共设施和人居环境。普遍建立村庄保洁制度。 

  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逐步把农村环境整治支出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给予差异化奖补,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探索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公司一体化建设运营机制。 

   7.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  

  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     

   8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  

  深入推进新疆棉花、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   

   9.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  

  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10.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探索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制定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税收优惠政策。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   

   1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