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重点水利建设:向薄弱环节“出手”

12.06.2015  20:01

【中国经济导报编者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的57个项目要加快建设,今年再开工27个项目。水利部有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保障国家水安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拉动有效投资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中央财政已下达2015年度中央水利投资计划1123.5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66.6%,其中重大水利工程已下达494亿元,下达率81%。1~4月在建水利工程完成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42.2%。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使水利建设拉动内需?针对重点项目的薄弱环节应该如何出手?这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话题。

顺薄弱环节之缺

作为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工程进展中难免会与薄弱环节有“摩擦”,水利工程是一项长远且功当代利千秋的使命任务,为保其能“细水长流”,每一处的薄弱环节都需要重点抓好,对症下药。

投融资创新开“新花

面对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大,公益性强,市场融资能力弱,社会资本进入还存在“进不来”和“不愿进”的问题,部分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问题较为突出等问题,因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国家层面联系的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第一批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社会资本‘进不来’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打破‘玻璃门’。”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也纷纷建议,政府应开拓思维,通过财政的资金发挥杠杆作用。

具体而言,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小型私人农庄和旅游设施的水利设施建设,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染河流的整治换取受益方拥有水利设施附近或者相关区域的建筑开发权和使用权等,国家总部经济课题组研究员、经济学家邱仰林说。

针对探索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相关问题,记者在《方案》中了解到,要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总结不同类型项目适宜的投融资模式。同时还要求,探索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等方式,择优引入投资主体参与试点项目建设运营;探索完善政府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投资、产品定价、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政策,为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积极创造条件;探索政府加强对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服务和监管的方式方法,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不妨在实践中看看各地方是如何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围绕有效引导社会资本进行探索的。

现如今,PPP与BOT等模式不再是新词。记者在湖北省了解到,在黄冈的白莲河水厂建设运营中采取PPP模式,引进资金和现代管理方式。湖北省水利厅规划科技信息化处处长程国银给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水厂建设总投资、国家投资和民营企业投资占比分别为51%和49%,民营企业拥有水厂经营管理权30年,负责水厂的运营管理,可在全省推广。

然而,面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因地制宜,方成大功”。记者来到了不同于湖北省水资源禀赋的陕西省西安市,为破解公益性水利工程融资难题,“我们以河道治理为依托,利用工程生态效益,实行财政资金以奖代补政策,先后吸引社会资金近50亿元。”西安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如此,既整治了河道,改善了环境,又推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对于投资的探索需要多元化发展,在西安,通过采取BOT模式,引进企业投资11.6亿元建成了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

此外,由于社会资本比较关心的水价和电价,“可通过制定一些水价和电价扶持政策,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程国银表示。

针对相关问题,《方案》中明确提出,创新项目产品定价机制——社会资本参与的重大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原则上由市场形成,供用水双方应协商确定供水价格及调整程序和方式,推动落实供用水协议,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硬抓软“

除投资的薄弱之环外,在水利设施的淘汰更新和转移,以及对智能化设备等最新科技的利用上明显不足。邱仰林给记者举例说,目前病险水库的预警遥感设备已经能够生产,但由于当前市场化的因素,难以及时募集资金组织推广。“水利设施的很多智能化技术已经具备,应结合新的智能化水利科技完善全国的水利设施。”值得注意的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

记者在地方调研时了解到,因大型水利工程基本都涉及较大量的移民征地,落实好耕地占补指标,稳妥解决移民征地问题,是保障工程顺利建设实施前提,也是难点之一。

此外,程国银表示,工程审批立项程序复杂,前置专题要件过多是导致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他希望国家能优化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针对不同的项目分门别类确定不同的审批要件。按同地同价的标准,做好做足移民征地预算,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对此,水利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相关部门和单位针对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出台或调整了有关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前期审批程序、财政项目评审、前置要件办理以及过桥贷款等方面,进行较大政策调整。

在投资体制机制的改革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近日召开的《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协同监管机制若干意见》发布会上给予了解读,“已经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包括核准事项,基层如何接得住、管得好的问题,社会广泛关注,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相信大家也从不同渠道了解到很多情况,我们也做了专门的调研。”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指出,“在这份文件里也专门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要让取消下放的这些审批事项在基层能够落地,在市场中能够见效,真正能够接得住、管得好。

拉动内需促发展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总体进度较往年进一步加快,水利部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投资计划提前下达,为顺利完成年度水利建设目标创造了良好的建设条件。

面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以合理的投入扩大有效的投资需求,以保证重大水利工程的投资“”到,发展之“”也自然成呢?

通过财政资金和税收政策手段,使得江河湖泊的污染治理形成热潮,既有利于扩大有效的投资需求,又有利于建设生态中国。”国家总部经济课题组研究员、经济学家邱仰林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注意:节水、供水、饮水安全设施设备、江河湖泊的污染治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农业水利设施、旅游水利设施,在投资中要考虑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

目前,全国各地相关水利工程正在全速进行,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来到了水利大省——湖北,该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还很多,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从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转变,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不可小觑。

我们突出做好规划顶层设计,有序推进,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湖北省水利厅规划科技信息化处处长程国银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2014年,湖北省纳入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共9项,工程投资规模达800亿元,除以上重大项目外,“十三五”期间重大项目投资规模将达1000亿元,“这些重大工程的实施能够给全省经济稳定增长带来有效支撑。

投资需求的增加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因此,在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看来,“在其他公共项目建设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将创造大量投资机会,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这能够拉动有效投资,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目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继铁路交通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之后又一个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支柱。

侯宇轩进而分析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将有力拉动内需,主要体现在:第一、水利工程庞大,使用机械较多,将带动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第二、水利工程所需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多,会促进建材等相关产业发展;第三、水利工程将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除此之外,在新型城镇化发展、国家各层次经济区、粮食主产区等重点领域和区域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上将显著增强。邱仰林表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会得到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还会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的确如此,程国银告诉记者,2014年,湖北省水利投资超140亿元,今年有望达200亿元,预计将进一步对全省经济增长发挥积极带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部分项目初步发挥效益,水利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河南省河口村水库、云南牛栏江滇池补水等工程基本建成,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生态等综合效益发挥明显。

权生态与利益之衡

现如今,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如“水十条”等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出台,大家不免会担心,集中地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会否有影响?这种关系又该如何权衡?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坦言,水利工程建设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河流、湖泊、水库、海岸线等水生态系统甚至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面对质疑声,湖北省水利厅规划科技信息化处处长程国银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明确的是,这些工程都是按照‘确有必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来确定、立项的。

其实,在工程推进的过程中,环保与建设并非是站在对立面而存在。比如在重大节水供水工程方面,首要任务便是节水。程国银表示,节水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就是在充分挖掘鄂北地区节水保水潜力的基础上提出的。

除此之外,重大水利工程具扎实的规划基础,从设想到规划再到实施,经历了大量科学研究。“如我们目前正在着力推进的洪湖东分块分蓄洪区、杜家台分蓄洪区以及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论证了几十年,其对于环境生态的影响,经过了详细严谨的论证。”在程国银看来,通过采取多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基本能缓解甚至消除对环境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利远远大于弊。

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应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同时,利用绿色设计理念进行河道治理设计,最大程度地保护、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

我国应该对生态修复技术组织科研力量进行攻关,浅层次的植树造林、种草和铺设防止土石流动的设施显然不够。”国家总部经济课题组研究员、经济学家邱仰林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补充说,应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综合考虑环境,进行深度的生态修复。

环保之弦应时刻紧绷,因此,不难发现在重大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全过程均对生态保护进行了严格强调。

揠苗助长”之态要严格摒弃,水资源开发利用需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做到“细水长流”、“流水不腐”。程国银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湖北省预留维持河湖自身健康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在工程设计方面遵循自然,人水和谐。

其实,生态环保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程国银举例说,湖北省在护岸工程设计时,增加亲水空间和生态系统保护空间,加强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保护,建设亲水河岸;在堤防、护岸工程的材料选择上,减少硬质材料,多用自然材料,同时注重开发应用生态环保型的建筑材料,“使千湖之省,碧水长流”。

(本栏目稿件由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曲一歌采写)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