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新媒体时代电影之变

11.10.2014  09:37
      本报记者 刘晓倩
      “几年前,我满怀希望去看《阿凡达》,结果在电影院里睡着了三次。不是说我不会看电影,也不是说我水平高。而是我希望从《阿凡达》看到电影的革命,但没想到所谓的第三次革命,只是3D动画。”在最近第2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的“电影科技论坛”上,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孙立军的一席话打开了与会专家的话匣子。
      当新媒体不断对传统电影的形式和内容提出挑战时,未来的电影将是什么样的?论坛上,专家们以“新媒体、新思维、新发展”为主题,各抒己见,试图勾勒出未来的电影形态。 
      单向观影转向交互体验
      孙立军认为,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目前,电影已走过第一个时代即黑白胶片、纪录影像,第二个时代有声彩色胶片,正在进入第三个时代新媒体时代。在他看来,第三次电影革命应该是交互式电影的时代。他认为,新媒体的根本目的是没有银幕的全景式交互电影。这一变化将带来全新的制片方式。他大胆预言:现在的电影成本,一半片酬都给了明星,虚拟电影时代的到来,将会让明星失去饭碗!
      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贾云鹏认为交互式电影应该具备三个要素:首先是新媒体,用户可以在新媒体上获得更大的自由。其次是交互性叙事,即观众可以影响电影的叙事,用户可以通过与事件或角色的互动来影响剧情。第三是交互接口,这是一个纯技术的要素,关键在于程序和界面的设计。
      大众艺术转向个性游戏
      参加论坛的众多专家,似乎都一致认同电影第三次革命的真正意义是电影游戏化。可以互动,可以扮演角色。故事的发展观众可以参与其中,一个开场,可以有N个结局。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师叶风认为,游戏这十年的发展相当快,给电影带来很多启示。通过可穿戴设备,未来不用去电影院也可以体验到视觉冲击。电影将大众观影变为个性体验,届时电影的分镜头、机位等都根据观众需求来设置。
      叶风认为,未来电影依靠可穿戴技术在家中享受电影院的视听效果。而这种设备也不贵,大约一千元左右,并且这种设备在实验室已经成型。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周怡则更为直接地提出了电影游戏的概念。他认为,电影游戏是指以电子游戏为形式拍摄而成的影片。与传统电影相比,电影游戏超越了局外人的观赏角度,具有很强的个性化与参与度。影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入虚拟的电影世界,享受身临其境的物质体验和情感体验。这种方式被称作“Role-playing game”,即角色扮演的游戏。受众可以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该角色去经历和体验不同的人生旅程和命运。
      电影与游戏的互补与融合折射出未来电影艺术将更加富有娱乐价值的趋势。
      线性情节转向多元叙事
      无论电影形态如何转变,电影还是离不开情节和故事。对于未来的电影如何讲故事、安排情节,论坛上许多专家也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钟瑛认为,未来电影的叙事方式将从目前的单一线性向多元化转变。
      对于移动互联环境下的电影,钟瑛认为电影影像的移动化颠覆了在一个固定时间欣赏一个故事的传统电影线性模式,转而以一种多元的时间处理方式呈现,受众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任意时间观看电影影像、选择观看影像节点,甚至可以选择暂停影像。这也对传统电影的情节叙事的连贯性提出全新的要求。
      电影叙事的移动化还呈现多重的空间层次。传统电影叙事中,受众在影院观看影像,这种二元化的结构使电影叙事空间被固化,而移动电影拓展为叙事的多重空间,可以在任何地点观看电影影像,叙事预先要求的空间也具有更多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的受众接纳叙事的效果也更为不可预知。这些都将成为未来电影在情节安排、叙事方式上的极大挑战。
      尽管电影的形式和内容在未来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电影“讲故事”的本质特征并不会改变。对此,武汉纺织大学讲师李青青认为,电影叙事要满足受众的碎片化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叙事成为简单堆砌和随意拼接,电影叙事还必须保持形式和内容统一这一基本原则。电影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不应是电影生存的权宜之计,而应是长期、持续的创新过程。怎样借助新媒体实现电影自身质的飞跃,这不仅要求中国电影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保持自身的主体性,更要求中国电影作品在传统媒介发展的框架体系中寻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