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用绿色诠释美丽

15.09.2014  16:34

    ——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探索堤防林业发展新模式 

   

(李文芳 郑晓红)一道大堤一条风景线,一片防护林一个森林公园。满眼芳草绿洲,满目苍翠葱茏,用绿色诠释美丽---这是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以下简称汉江局)堤防林业发展创造的奇迹。 

汉江局管辖堤防752公里,拥有堤防禁脚宜林地6.4万亩。如何让这块宝贵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转思路、调结构、提效率,汉江局在探索堤防林业发展模式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转思路  多元化经营添活力 

翻开汉江局最近的一次林业普查结果,你可以惊奇地发现,潜江东荆河分局田关管理段3年生杨树胸径达18公分,比同期其他管理段栽种的杨树平均胸径增加了一倍。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田关管理段段长高曲发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新苗头三年一年一次肥不能少,五月农忙前一次翻耕,农忙后一次治虫,年终一次翻耕,翻耕最好选小翻耕机,可以耕到树根旁,又不伤树,效果又好,只有做到了管理精细化,树木长势后劲才足。” 

其实,最重要的是田关管理段改变了过去一成不变的林业经营管理模式,采取与专业户、单位职工联合造林,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职工发展林业的热情,随着工作热情的高涨,林业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程度随之提升。 

汉江局副局长余长伍在谈到林业发展思路时,充满信心地说,“转思路,全力推进堤防林业多元化经营,局党委已经做出了顶层设计”。 

积极探索‘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合作经营,利益共享’的林业经营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大胆尝试开展联营造林、职工承包经营林地,实现林业资源、林地利用效率最大化,达到单位增收、职工致富。”汉江局局长李洪兵在2013年职代会上发出了推动堤防林业发展的最强音。 

高曲发说,实行土地所有权与林地经营权分离,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林业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土地承包、联营造林的方式,实现了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高了林木生长量和林分质量,我们的工作量小了,但管理水平却上去了。 

2012年,天门分局在借鉴潜东分局林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除了面向社会与林业专业户进行承包经营之外,还制定了与在职职工联营造林的政策,形成了一套多元化的林业经营管理模式。 

无论是承包给专业户经营还是与职工联营造林,在堤防外禁脚树种选择上必须首先满足防洪功能的需要,在满足防洪功能的基础上,专业承包户与联营职工有权自主决定树种选择及套种作物品系;在林木核价拍卖上必须实行竞价销售,林木采伐也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不得私自砍伐贩卖。”天门分局局长王南中对林业多元化经营套路如数家珍。 

一石激起千层浪。推行多元化的林业经营管理模式,既调动了基层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又增强了责任感;既有利于落实造林规划和方案,又有利于实施有效的林业技术指导和支持;既减轻了基层干部职工的工作量,又提升了林业经营管理水平。 

    调结构  混交林培育增效能 

汉江局防护林形成与发展之初,树种主要为旱柳、水杉、池杉、枫杨等品种。九十年代初,开始引种杨树,由于经济效益明显,速生杨很快成为首选品种,到2010年,栽植面积达5.2万亩,占总面积的79%。但由于防护林品种过于单一,常常发生大面积病虫害,防治任务十分艰巨。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延长了采伐年限,降低了林地生产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教授鄢前飞在考察汉江局林业发展规划时提出建议,根据汉江流域气候及土壤条件,选择两个不同品种的主要树种,或者选用主要树种与辅生树种、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进行混合种植,培育混交林是解决树种单一、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多代连栽地力下降等生态问题,改善土壤地力条件,防止林业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提高林分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汉江防护林将以林木品种多样化建设为主,积极推进隔离带和混交林建设被写进了《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林业发展2014—2025年规划》。 

据汉江局堤防管理科科长周侠介绍,近几年来,汉江局先后引进38万株优质水杉实生苗,在天门、仙汉、仙东、洪湖四个分局定植培育;引进了马褂木、桤木、枫杨等隔离带品种;引进了栾树、香樟、红叶杨等观赏树种;建立苗圃近600亩。通过走访调查、对比分析和专家论证,上述林木品种能适应汉江流域的土壤气候条件,多品系树种的加盟,有力推动了汉江局调整林木种植结构的步伐。 

政策制定了,技术指导也一并跟了上来。 

速生杨树也可以改变采伐方式,幼龄林先密植造林,到中龄林阶段,树冠郁闭之时适当进行间伐,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质量和产量。”局林管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纷纷下到各分局,积极指导配合基层单位制定林业采伐更新方案。 

截至今年3月底,全局已新植隔离带树种114192株。混交林的培育成为汉江局堤防防护林品种多样化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极大优化了林带结构,对形成良好堤防林业生态体系、提高防护林自身防控病虫害的能力、满足市场对林木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奠定了基础。 

    提效率,产业化发展出效益 

防护林成材周期较长,而农作物或药材生长周期较短,农林复合种植,既可改善防护林立地条件、防控林间高杆杂草、减少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又可节约防护林管理经费,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增加林地附加值。 

在汉江局6.4万亩防护林中,有大约1.9万亩幼龄林和中龄林,适宜发展林下经济。”局党委书记许树青在一次林下经济发展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必须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作为发展水利经济最重要的突破口之一。” 

为确保汉江局林业经济健康发展,2013年,汉江局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对全局宜林地土壤、气候、环境条件进行了科学考察论证,并联合编制了《汉江局林下经济发展可研报告》,为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林业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局党委还派出专班赴河南桐柏、安徽亳州考察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局林管所在广泛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选择适应汉江流域立地条件的杭白菊、夏枯草等,在幼龄林间种,开始了发展林药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索。 

先行先试,敢为人先。汉江局各基层管理段发展林下经济行动迅速,而且发展态势强劲。潜东王家剅、渔洋、高湖管理段在林下种植了玉米、黄豆、西瓜;洪东曹市管理段在林下种植了棉花、芝麻;仙东沔城管理段在林下种植了麦冬、白芍、牡丹、夏枯草等药材;天门蒋湖管理段在林下培育花卉、绿化树种;仙汉郑场管理段在林下种植了夏枯草、半夏、生姜。全局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还在不断增加,初步实现了“林地增效、职工增收”的预期目标。 

目前,一个多元化经营、立体化种养、产业化发展的堤防林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森林资源进入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时期,加上严格的限额采伐、采育结合,汉江局堤防林业实现了林木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