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节在汉落幕 湖北剧目揽七奖项独占鳌头

14.11.2014  11:45

  “万口传唱《北风吹》,处处皆闻《洪湖水》,哪个不知《刘三姐》,谁家不哼《红梅赞》。”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歌剧在中国空前繁荣的生动写照。半个多世纪后,这股焕新的音乐风潮,再度伴随歌剧节吹醉武汉。在昨晚第二届中国歌剧节闭幕晚会上,湖北军团捷报传来:三大参赛剧目《八月桂花遍地开》《高山流水》《茶花女》榜上有名,《八月桂花遍地开》更是喜揽七大奖项独占鳌头。“洪湖水”之后,湖北歌剧已然再立“一座山”。

   荡气回肠的动人旋律 20曲歌剧选段唱响“经典大联欢

  一开场,着名指挥家、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指挥棒轻轻扬起,在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奏的《白毛女》序曲中,闭幕晚会正式拉开帷幕。享尽中外,阅遍古今。满座的观众们发现:闭幕晚会俨然一场“经典大联欢”。而且,大部分在本届歌剧节上的参赛剧目,都将经典片段一一精彩呈现,醉煞众人。

  时间是一条长河,从过去流到现在,又从现在流到未来。昨晚的第一篇章,让观众们重回燃情岁月,当《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红珊瑚》《江姐》这些中国歌剧经典的歌声响起,“北风吹”、“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珊瑚颂”、“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绣红旗”……每一曲都能引发集体大合唱;而世界经典歌剧《卡门》《阿依达》《女武神》《阿蒂拉》《图兰朵》的热门选段,也被武汉观众所耳熟能详,并为之热血沸腾。

  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不断壮大的歌剧艺术,在中西合璧、融会贯通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大批和里程碑作品《白毛女》一脉相承的作品,并在本届歌剧节上缤纷展演。《雪原》《苍原》《高山流水》《党的女儿》《悲怆的黎明》《运之河》……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共聚江城,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唱出时代精神,唱响中国气派。

   令人尊敬的歌剧泰斗 85岁的郭兰英和郑小瑛“示范”艺术精神

  昨晚,令人欣喜不已的是,两位85岁高龄的泰斗级老艺术家郭兰英和郑小瑛也来到现场,为大家奉上了精彩的表演。令人肃然起敬的是,本报记者昨日下午3时许到达彩排现场时,两位前辈就一直在现场沟通细节,从未离场,堪称楷模。

  在闭幕晚会的第一篇章,着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现场表演歌剧《刘胡兰》选段“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在众人的欢呼声中,郭兰英老师在表演前特别表示:“我必须讲讲清楚,今天我是放着录音表演,但是录音是我唱的,年纪大了,气啊嗓啊都不好了,我不能欺骗大家,我现在很遗憾,我对不起你们。”然而,就是这样一次迫不得已的“对口型”演唱,依然“一开嗓”就获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向这位诚实又可爱的老艺术家表达谢意。

  昨晚现身闭幕晚会助阵的里程碑式人物,还有和郭兰英同龄的新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她执棒奏响了《茶花女》的经典唱段“饮酒歌”。虽已是85岁的高龄,但台风稳健,时而铿锵时而舒缓,令台下观众激动不已。接受采访时,郑小瑛还道出了和武汉的缘分:“我跟武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我的指挥第一棒是在长江边开始的。那时,中央大学文工团南下,第一个在武汉三镇宣传党的政策的就是我们的文工团,我是从武汉被保送到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的……

  令人欣喜的靓丽成绩 “洪湖水”之后湖北军团唱响“桂花开

  在繁花竞艳的闭幕晚会上,湖北元素分外抢眼。当刘丹丽领衔李祝华、马娅琴、杨娟再唱《洪湖赤卫队》中“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洪湖水浪打浪”选段时,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刘丹丽告诉本报记者,参加本届歌剧节的评委、演员都强烈要求听《洪湖赤卫队》,“他们说,到了湖北就想听原汁原味的!

  作为本届歌剧节的评委,刘丹丽最欣喜的是看到了年轻演员的成长,“这次省里拿了三台戏出来,《八月桂花遍地开》《高山流水》《茶花女》类型各不同,我们的年轻演员在集中排练中得到锻炼,有飞跃式的提高,这一代新歌剧人带来了希望”。本届歌剧节,全国各地选送作品42件,初评选出16部参评,4部参演,20部作品演出38场,参演人员3000余人,昨晚,第二届歌剧节各大奖项花落各家。在本届歌剧节上,鄂产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一共斩获七项大奖,荣获了“优秀表演奖”的主演王庆爽在接受金报记者采访时,感叹自己很幸运:“在湖北举办的歌剧节上,我演唱了东道主的大戏,这确实是难得的机会,一个歌剧演员在艺术生命里能拥有几部好戏,也是运气啊!”《八月桂花遍地开》之所以能独占鳌头,王庆爽认为“这是实至名归”,而让“八月桂花”在各地舞台“遍地开”,是王庆爽和众主创更大的愿望,“湖北音乐特别有地域特色,就像家喻户晓的《洪湖水浪打浪》,《桂花调》也有这样的潜质,我想一定会流传开来,也有信心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八月桂花遍地开》。”昨晚,当《八月桂花遍地开》作为压轴剧目亮相时,观众们热情的掌声和呐喊足以说明:这质朴无华的音乐,绝对可以动人心弦。

  精彩回望 顶尖艺术的盛会 9万人次的陶醉

  这是艺术的盛会,更是人民的节日。10月29日至11月13日,第二届中国歌剧节的半个月时间里,3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人才齐集江城,带来20台全国顶尖剧目,38场精彩演出,艺术家们更是走进基层,开展论坛讲座等惠民活动10余场,9万余人次享受了此次顶尖艺术的盛宴。

  38场精彩剧目不间断亮相

  郑小瑛、郭兰英、戴玉强、殷秀梅……这些熟悉的艺术家汇集江城。阎肃、王晓鹰、王祖皆、关峡……全国着名编剧、导演和作曲家都参与了本届歌剧节剧目的创作工作。这似乎更像是艺术家们期待已久的一次相聚。半个月时间,20台全国顶尖剧目,38场精彩歌剧,在江城不间断上演,这在武汉演出史上难得一见。

  10月29日,由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作为开幕戏打响头炮。11月2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打造的新版《白毛女》;着名歌唱家戴玉强、殷秀梅主演的史诗歌剧《运之河》;总政歌舞团创排10年的《木兰诗篇》惊艳亮相;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阿依达》、中央歌剧院《女武神》等剧目的纷纷登台,让江城观众欣赏到全国顶尖歌剧。

  歌剧走基层 不再“曲高和寡

  在此次中国歌剧节在汉举办之前,很多湖北观众从未看过一场歌剧,更是对这门“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知之甚少。为了让“阳春白雪”更接“地气”,此次组委会组织了一系列“歌剧走进大众”活动。

  早在歌剧节开幕前,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指挥彭家鹏带来的讲座《歌剧的艺术》,就开始为本届歌剧节预热。歌剧节开幕后,晚上,歌剧节精彩剧目在江城各大剧院登台;白天,歌剧进社区、进企业、进高校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接触并喜爱上歌剧。

  11月1日,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元华走进省图,面对数百名观众边说边唱;11月4日,第四代“韩英”扮演者马娅琴等演员走进百步亭社区,为近400位普通市民献上艺术大餐。11月6日,着名歌唱家刘丹丽言传身教,为武大学子讲述中国民族歌剧的表演技巧,4台歌剧艺术讲座,5场“歌剧艺术赴基层演出”,让百姓免费享受文化大餐,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市民的文化品位。

  9万余人次畅享歌剧饕餮盛宴

  半个月的歌剧节,搅动了整个江城观众的歌剧热情,据统计,此次共有9万余人次享受了此次顶尖艺术的盛宴。

  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社会活动部主任项卫华的切身体会是,通过这次盛会,大家心目中“高大上”的歌剧走入寻常人家——湖北籍艺术家们带着《洪湖赤卫队》等精彩剧目走进洪湖、通山等地,几乎每场都有上万观众围观,很多观众冒着小雨看完全场演出依然意犹未尽。让项卫华感到更意外的是,很多中老年观众主动去购票观看,感受艺术的熏陶。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老师万莉告诉记者,歌剧节展演的剧目覆盖十分全面,给武汉学习声乐的师生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从《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些全新创作的民族歌剧中看出,如今中国民族歌剧汲取了西洋歌剧的优点,弥补了原来很多不足,继承了又升华了我国的传统歌剧。” (记者赵雯)

  专家观点

  金曼(中国歌剧研究会常务副主席、歌剧节的倡议者之一)歌剧节在湖北举办很有意义,因为湖北是中国歌剧大省,在歌剧不是很主流的环境下,一直把《洪湖赤卫队》等歌剧作为经典在演、在推动,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中国歌剧空白了很长一段时间,今天重新回来,让我们所有人看到了希望。老百姓慢慢觉得又有歌剧看了,年轻一代也接受这不一样的艺术,所以我们要大力推动中国原创歌剧的发展。歌剧不能停留在过去,而是要以现代人的视角,选择贴近人们生活的题材,做歌剧是系统工程,既需要技术也需要才华,成就一部经典需要过程。我们在那个时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对今天的歌剧人来说,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记者肖黎)

  戴玉强(着名歌唱家):本届中国歌剧节有近40出歌剧轮番上演,这绝对是歌剧的节日,让我激动、高兴。我认为歌剧节的票价应该低一些,再低一些,让更多想看歌剧的人走进剧院。但不应该发放免费票,还是要提倡文化消费,培养出大家花钱看演出的习惯。 (记者杨扬)

  莫凡(中国广播艺术团作曲家):对于地方院团而言,歌剧节无疑是一次操练,一针兴奋剂。很多地方院团多年都没有排演过一部歌剧,也有部分院团在事业化改制中受到了冲击,有些涣散。但歌剧节的召唤让大家又积极地行动了起来。歌剧节不仅对普通观众是有意义的,对专业演员来说也是一次展示,一次突破,更能唤醒大家对艺术的热情。 (记者杨扬)

  武旭海(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团长):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犹如雪中送炭。中国歌剧有过辉煌期,《白毛女》《江姐》等作品是一代经典。现在的歌剧偏小众,在创作、排演上也出现断代现象,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年轻一代的接班人,为老百姓打造精品并磨练成经典。 (记者肖黎)

  郑小瑛(着名指挥家):歌剧节让更多的人知道歌剧、谈论歌剧,也说明了湖北省领导的决心,要把湖北建设成文化大省。歌剧艺术是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但它目前还不太为中国老百姓了解,就是要经常演,用老百姓能接受的方式演,让大家喜欢上它。

  (记者杨扬)

  王世光(中国歌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作曲):这次歌剧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看到一些艺术院校也参与其中,这为整个歌剧艺术以及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阵地,它对于歌剧从表演到导演等各个方面以及歌剧知识的普及等是非常具有长远意义的。总体上而言,这次参演的剧目非常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歌剧的发展眼界之广,也是中国歌剧发展的集中展现。 (记者田然)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