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陪读扣问家庭教育短板

10.02.2016  19:37

   程曼诗

  高考临近,高三女孩小娜的妈妈比孩子还着急。小娜本来已经很努力了,但妈妈还是决定再“加点量”、“添点催化剂”。妈妈辞去工作,陪吃、陪睡、陪读。详细计划却惹怒了女儿。小娜忍无可忍向妈妈开战:“我坚决不参加高考,你喜欢你考。如果还强迫我学习,我就出家。”(2月5日中国青年网)

  中国式陪读在如今已然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有的家庭父母每天开着房车,让保姆在孩子学校外面直接做饭;有的家庭举家搬迁到学校附近,为了让孩子方便,父母宁可每天赶两小时的路去上班;有的家庭母亲干脆辞职,全职照顾正备考的孩子,等等。这林林总总的现象表明了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无私付出,表面上看挺值得孩子们感激的,可实际上孩子们是不是都“买账”呢?更极端点,南京有个13岁的男孩却因纠纷一怒之下打死了陪读母亲。

  大部分的高考家长,每天开口闭口就是分数,睁眼闭眼都谈考试,分数成了衡量孩子价值的一切标杆,不免让学习略弱的孩子觉得负担很重,也可能有时候分数的差距只是因为对方蒙的都对而已,也不见得智力差距会有多少。

  父母租房子陪读,出发点无非是想让孩子轻松点,只顾专心学习就好。可是家庭教育却是中间不可忽视的一课,它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有时候由于父母太注重孩子表面的需求,而忽略了孩子看不见的心理需求,纵使孩子具有优秀的先天条件,也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父母包办代替无异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无形中扼杀了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

  考试固然是人生中重要的一环,可是在受教育的同时应该尊重教育本身发展的规律,不能过分扭曲教育的过程和意义,否则教育出来的学生就像工厂生产的产品一样,都是一模一样只会考试的机器,最后就偏离了教育的正常轨道。

  眼下寒假来临,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可能又会被逼着在家做作业、补课。家长们不妨让孩子们缓口气,从平时紧张的备考氛围中暂时逃离一会,出门拜拜年,旅旅游,感受一下社会与自然。也许就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有了新的思考与发现,也许大自然的清新自然让孩子们有了顿悟,也许父母在实践中润物无声的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培养更有效,让他们在心智上更成熟更理性,从而以正确的心态对待高考。

  试题是永远做不完的,但是却万变不离其中,都是考查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规律的掌握。父母应该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心的环境,让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投入学习,说不定视野更开阔,效率更高。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