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拐点出现的原因在于农村变化

24.03.2015  13:01

  经济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加快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步伐。可是,近几年来,中国城市企业普遍面临用工短缺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已经失去了“人口红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迅速减少,劳动力的价格迅速上升。

  部分学者借用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分析认为中国当前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19到59岁的人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递增。2009年为9.21亿人,占总人口的 69%,2010年为 9.40亿人,占70.1%,2011年为9.41亿人,占69.8%,2014年为9.30亿人,占68%。可见劳动力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仍然较大,中国仍然存在着“人口红利”。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城市企业找不到工人呢?

  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中国的农村政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结果导致农村居民在土地上获得的收入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农民外出务工获得的收入远远小于土地增值收入,因此,他们不愿意外出寻找工作,而愿意通过经营土地获得更多的收益。中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出现了人口回流现象,工业领域的人口逐渐减少,而农业领域的人口并没有显著增加。大量人口出现在城乡灰色地带,自愿失业或者非自愿失业的人口显著增加。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一方面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则必须加大就业培训保障,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技术培训,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现在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不愿意到工厂的流水线上去,当然更不愿意到田间劳作,他们希望获得更加轻松的工作,得到更多的收入。政府应当大力兴办职业技术学校,为他们免费提供各种职业培训,让他们在学校接受专业技能训练,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以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的方式降低企业的竞争力,更不能让那些没有接受过技术训练的劳动力从事互联网络交易等简单劳动,因为那样不仅会破坏中国的实体经济,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导致整个中国经济出现低端重复现象。只有大力培养技术型的人才,增加熟练的技术工人,中国的工业发展才有希望,中国的农业和工业现代化才有足够的人才储备。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慎重分析国家统计局的人口统计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加强职业技术培训,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假如试图通过提高工资等方式,解决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那么,最终有可能会导致中国的经济失去活力。假如试图通过发展互联网络经济等方式,以简单的互联网络购物解决就业岗位问题,那么,最终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的虚拟化和泡沫化。中国应当学习德国等一些国家的经验,不断完善职业技术培训系统,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从而使中国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乔新生)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