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四省合力畅中游共淘金

29.05.2014  03:14
              本报讯    (记者  潘庆芳  特约记者  方庆)  “中游通,则长江通;中游畅,则全盘活。”日前,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四省交通运输厅联合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科学院在湖北武汉召开合作推进长江中游黄金水道建设座谈会,共商合力打通长江中游航道的发展大计。

  畅通中游提高航运效率

  “当前,长江航道‘深下游’和‘延上游’的速度和效果明显快于、好于‘畅中游’,长江中游航道瓶颈制约越来越明显。”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说。目前宜昌至武汉段航道水深3.3到3.7米,仅能通航3000吨级以下船舶;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水深4.5米,只能通航5000吨级以下船舶。长江中游航道不畅,通过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长江航运效率和服务水平,成为制约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的重大问题。

  “2011年以来,我们将芜湖至南京航道洪水期维护水深提高到10.5米,安庆到芜湖段提高到8米,实现了3万吨级海轮驶抵芜湖、万吨级轮船进出安庆的历史性突破,释放了长江水运潜能。”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梅劲说。

  长江科学院副院长卢金友介绍,有关研究表明,2020至2030年,长江水运通过量将较快增长,而武汉到安庆段航道水深4.5米,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通航需求,开展武汉至安庆段6米、武汉至宜昌段4.5米航道整治工程,将有利于破除长江中游的瓶颈。

  “畅中游”将为长江中游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初步测算,如果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水深提高至6米,万吨级海轮可常年直达武汉,2020年、2030年分别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7亿元、54亿元。2020年、2030年分别节约燃油11.5万吨和16.8万吨。

  四省抱团实现整体效应

  长江中游航道多处于四省的省界线上。加快推进中游航道整治绝非一省之力能为,必须四省抱团,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才能实现整体效应,才能早日实现船舶大型化和万吨级轮江海直达。

  鄂皖湘赣四省交通运输部门就下一步合作达成了四点共识。

  一是合力推动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立项。

  二是建立健全专项工作协调机制。四省交通运输部门建立包括省厅、业务局、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在内的多层次、宽领域、常态化的沟通对接机制,共同研究推动长江中游黄金水道建设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政策规划对接及其他重大问题,形成长江中游黄金水道建设合力。

  三是深化长江水运发展交流和合作。积极推动四省港航企业在管理、资本及技术方面加强合作和交流,推进港航企业联盟化、网络化发展。同时,加强各省港口的分工协作和信息互通,推动长江中游畅通乃至全流域的航运“大通关”。

  四是加强“十三五”规划研究对接,突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强化航运与过江通道的协调发展,提升港口枢纽物流节点与集疏运功能,完善长江中游江海直达运输格局,积极支持沿江地区依托长江航运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

  四省交通运输厅约定,当前在形成宜昌至安庆段提高航道标准前期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研究,加快推进航道水深模型试验,争取尽快完成航道整治工程经济可行性论证及外部影响专题研究,积极争取国家立项,争取在“十三五”期能够正式启动实施,以有效提升长江中游地区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地位和政策红利,推动四省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内陆高地,成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优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