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5乡镇、62个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乡镇、生态村

20.01.2015  22:02

近日,竹溪县收到市环保局文件,该县龙坝镇、县河镇、水坪镇、新洲乡、汇湾镇等5乡镇,东沟村、同庆沟村、新发村、小河口、吴坝等62个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乡镇、生态村,至此,该县市级以上生态乡镇已达7个,生态村已达95个,生态创建成效显著。

近年来,该县按照“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目标要求,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生态建设。

一是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15个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组织乡镇和职能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出台了《竹溪县绿色系列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办法》、《竹溪县生态创建实施方案》、《竹溪县2014年度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明确责任单位、创建内容、创建办法、工作措施、考核办法及奖惩措施;发布《竹溪县人民政府关于禁止无证采挖、加工、经营竹笋行为的公告》、《关于禁止猎捕野生鸟类的通告》,县政府决定3年内在全县范围内禁止无证采挖、加工、经营竹笋行为,长期禁止猎捕野生动物,加强生态保护。

二是利用《今日竹溪》、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宣传生态创建。结合新“三万”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工作,干部进村入户,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宣传册宣传单、办专栏、入户宣讲等形式进行宣传。组织和动员机关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参加生态保护和生态创建工作,通过自己的具体行动建设美好家园。

三是整合国土、水务、城建、农业、能源、畜牧、交通等项目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吸引民间投资,把生态创建和片区开发相结合,彰显生态创建工作亮点。蒋家堰敖家坝片区采取政府、企业、农户等多元化投资方式,先后投入1.3亿多元,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式样统一、特色鲜明”的集居住、种养、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千亩中药材观光示范园,在景观河堤的两旁连片500亩金银花、1000亩玄参的映衬下,432户风格统一的白墙、灰瓦、坡屋顶、全配套民宅犹如别墅,村民过着“居家闻清香、推窗赏美景,出门摘‘花’、进门数‘钱’”的幸福生活。中峰镇青草坪片区高标准建设万吨生态“贡米”产业园。按照现代设施农业要求,实行防护河堤、田间作业道、U型渠、小田改大田和绿化带“五配套”,形成田块成方、堰渠成网、道路通畅、绿树成行,花草成片、有机高效;种植实行良种、“旱育保姆”育秧、黑膜直播、测土配施有机肥、生物或物理技术防病治虫和机插机收“六统一”。在“贡米”园里建起四级气象站,按比例安装频振杀虫灯和太阳能杀虫灯,人工放养青蛙,基本告别农药化肥。该生态“贡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和绿色食品认证。今年,“贡米”基地达1.1万亩,产量6000吨,综合产值过亿元。中峰镇青草坪片区高标准建设“万吨生态贡米产业园”。按照现代设施农业要求,形成田块成方、堰渠成网、道路通畅、绿树成行、花草成片、有机高效的格局,今年,贡米基地达1.1万亩,产量达到6000吨,综合产值过亿元。水坪镇大石门、东沟片区以珍稀苗木(红豆杉、金丝楠木)基地为核心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园。新洲以“”为文章,以生态旅游为目标,突出新洲依山傍水,随湾就势的宜居生态家园建设理念,充分利用“楠木寨”等现有的自然生态景观,按照“白墙、蓝顶”统一格式亮化住房,将景观林、防护林、观景平台、林中步道、廉洁文化等进行巧妙设计,以“一湖两亭三桥八园”为核心,建设生态旅游景点,打造依山傍水的园林集镇,实现新洲山水有机融合,营造生态宜居、投资宜业环境。汇湾镇以“打造绿色滨水新镇,建设生态美丽乡村”为主要目标,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先后在小河口集镇规划区内新建了移民新村、文化广场、中心福利院、生态宜居小区、贡茶文化广场、生态景观河堤、污水处理厂等惠民工程,以“梅子贡”茶业集团为依托,建设7个茶叶专业村,2014年新建万亩生态茶园。各乡镇生态创建展现出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局面。

四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在“新三万”活动中植树16.4万株,完成了农村户平新增10棵树的目标。政府补贴特色产业基地建设,2014年新增合核桃、茶叶、药材等产业基地15万亩,累计基地面积达80万亩;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整合“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600万元,对160个村每户配一个户用垃圾桶,每村配一台农用垃圾车、1—2名保洁员,每乡镇配一台大垃圾转运车,建立垃圾收运管理成效机制,把环境整治纳入乡镇绩效考核。通过系列措施的落实,生态乡镇、生态村基本实现了产业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生产生活低碳化、民居与环境生态化。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