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家长讲述两代人高考 孩子的人生选择多了

07.06.2015  16:21

  今日上午9时,2015年全国高考开考。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多为1997年前后出生,步入“70后”年龄段的考生父母,多参加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考。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考生、家长两代人都有高考经历已成为趋势。两代人的高考,既有相同的体验,也有不同的感受。家长许薇说,面对人生重要考试都会有压力,“当年考砸了一出考场就哭了”。武汉第十一中学数学老师邓卫,1987年参加高考时父母既没有送考陪考,也没有特意准备什么,“现在很多家长会订酒店住在考场附近”。

  两代人的高考经历也折射出时代的变化。高考对于当年的考生,是“独木桥”,也是“分水岭”。水果湖高中的辛老师1990年在大冶一中参加高考,“记得老师说,当年全国有270万名考生,只有54万考生能考上大专以上的学校。”辛老师回忆起当年的一个说法叫做“考上了穿皮鞋,考不上穿草鞋”。他说,当时的农村孩子考上了大学就是有了铁饭碗,“公家人”穿皮鞋,考不上大学,就回家种地。“现在高考对学生来说仍是重要的人生机遇,但显然已经有了更多受教育渠道,高考不再是‘独木桥’。

  故事>>>

  保送

  女儿被保送 妈妈觉得高考也是种体验

  公务员许薇今年45岁,她的女儿田贝贝已被保送武汉大学外语专业,不用参加今年高考。许薇有点遗憾,她觉得高考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凭女儿的成绩,高考也能考上武大,但她不想经历这种压力,放弃了原本想学的心理学,选择外语专业的保送。”女儿的不少同学已被保送或出国,50人的班里只有20人参加高考。田贝贝觉得这20多个同学都是有定力的勇士,想送考为他们加油。

  1987年,许薇高中毕业,她所在的岳阳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300多名同学都参加了高考。她记得那时考试在7月,天气闷热,考场里放了好几桶冰块,吊扇一转,吹来的风是凉的。

  许薇是物理课代表,本来对这门科目最有信心,可是那年物理题目太难,她感觉自己考砸了。“一出考场门,我就看见站在台阶上的物理老师,我话还没说出口就忍不住大哭起来”。物理老师安慰她,说觉得难的肯定不止她一人。调整心态后,许薇后面的考试都正常发挥。当年班上40人,有1人考上北京大学,多数同学留在长沙读书。她说,那时同学们的目标都是能考上大学就好,“没有现在这种冲一本线、一分压几百人的压力”。

  “一心想到外面看世界,走得越远越好”,觉得南京这个城市不错,填志愿时,许薇就报了河海大学。她后来才知道,想让她当老师的母亲曾到学校去偷偷改过她志愿,把第二、三志愿都改成了师范类学校。“不论是否参加高考,女儿的决定都是她自己的选择,这毕竟是她自己的人生。”(记者黄洁莹 林敏 刘嘉 通讯员苏敏 徐晓芳)

  妈妈资料匮乏 女儿选择很多

  李婷出生于1972年,是武汉铁路局的一名职工,她的女儿方元(化名)在武大附中读书,今年高考。

  1991年,19岁的李婷在家乡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参加了高考。李婷是个农村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错,家里才让这个姑娘伢读到高中。“当时的大学生‘包分配’,就等于彻底跳出‘农门’。

  “高三备考,我们最苦恼的是没什么复习资料。一本复习册,老师油印几份,全班传着看。看到最后,油印的字迹都模糊了。”李婷说。

  而如今,女儿从小就有培优,李婷和丈夫的周末都献给了各种培训班。女儿高三备考时,学校发了数不清的“密卷”、“全真模拟题”,孩子叫苦不迭,她也很心疼。“但跟女儿的‘题海’之苦相比,我当年的匮乏也是一种痛苦。

  女儿成绩优异,今年过年后李婷就开始给孩子准备一些心仪高校的保送生材料,“三年来的成绩,各种获奖证书,发表的文章,兴趣特长,都收集起来。我发现,孩子有这么丰富的高中生活。”这些都是李婷之前从未经历过的。

  昨日下午,李婷特意陪女儿看了考场。这几天,全家人为女儿制定了精细的食谱,主打清淡营养。自己高考时吃了什么,她却不记得了,“总归是食堂的饭菜”。

  当年的高考还是7月,正是酷暑,李婷和同学们在吊扇的“嗡嗡”声完成了3天高考,考完后她就回家帮父母做农活儿了。8月底接到录取通知书,不是心仪的师院,而是一个大专。“记得自己晚上到麦垛旁偷偷哭了一场,第二天起来,依旧要干活儿。

  爸爸“被迫”学医 女儿自由选择文科

  1985年,当时17岁的周军参加高考,30年后,轮到他的女儿周梦淳“上场”。周军觉得女儿比自己幸运太多,高考面前,他说自己是“挫败者”,而女儿将不会再延续自己的遗憾。

  周军一直热爱文科,曾是全校文科成绩第一,但分科时,父母却要求他选择理科。理由很简单——当时有句俗语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我弟弟比我强,他坚持了自己热爱的美术。”放弃了文科的周军告诉记者,在爸妈的打骂中,弟弟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当时的高考在人们看来就是人生的唯一出路,所以爸妈想帮我们规划好每一步。

  “其实当时我的理科成绩也不错,年级前三,但失去对梦想的坚持,总会不如意。”周军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个律师,而高考则让自己与律师失之交臂。

  周军最终上了湖北医科大学。选择学医,也是母亲帮他填的志愿。“考完后,心情烦躁,我就跑到外公家呆着,旁边有条小河,每天就在河边散步,钓鱼,觉得很迷茫。”周军回忆,当村子里的小伙伴兴奋地跑去通知他考上时,他心里没有一丝兴奋。

  “不是自己喜欢的,考上了又如何?高考于我而言,是个挫折。”最终,他还是走上了父母给自己定的道路。如今,周军是我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泌尿科主任医师。

  “人生可能不如自己当初所想,但再坚持一下,也许能等来另一番美景,感谢当年。”他说,女儿在第十一中学读文科,这是孩子自己选的,他让女儿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的孩子可以有很多选择,让孩子自己走下去”。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