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12.02.2015  21:50

    新华网武汉2月12日电(记者方政军 通讯员陈静 吴莎莎 申琳)元月中旬,我们有机会参观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画展――三峡大学“迎春梅展”。在这春寒料峭的三九天参观以梅花为主题的画展很多人还是第一次。

    梅花自古以来被认为是象征吉祥的报春花,南朝诗人陆逊的咏梅诗中有这样两句“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时梅,衔霜当路发,映雪似寒开…”,其中“惊时”二字生动刻画了梅花辞旧迎新标志春天到来的特征。走进展厅,只见一幅幅梅花绘画、书法作品携带着阵阵暗香扑面而来,一簇簇风姿绰约的梅花,一首首清新典雅的咏梅诗从四面八方穿过久远的时空冲撞着我们的感官,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荡涤着我们的灵魂。

    参观中我们遇到了本次画展的主要作者之一魏明果,魏教授以画梅为主,兼攻山水,所以他的梅花作品不是单纯的刻画梅花花的艳丽、枝的虬劲,而是将梅花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追求一种脱俗的意趣,他的梅画作品独树一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风格清新典雅、意境深远、构图别致。

    就这次画展的相关问题我们采访了魏明果教授,并就举办这次画展的初衷、意义及此次画展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交流。

    教授首先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然后教授就什么是梅花精神与梅花文化作了详细介绍,他说:梅花冰肌玉骨、清真雅逸、坚忍遒劲、气韵清香,其新枝似箭直剌蓝天,老干曲虬盘绕坚硬如铁。为报三春之晖,严冬时节凌霜傲雪卓然开放,而当百花争艳之时又悄然隐退,这些自然的生物特性,已成为古代文人在追求人生理想时最好的“”的参照与坐标。而梅花那种宁折不弯、坚贞不屈、一树天下万木春的进取精神与品质,以及由此衍生出来梅的“清气”、“骨气”、“生气”成了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民族共性与气节。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承梅文化发扬中华文化赋于梅花的那种永不言败,不求名利,为报天下春“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崇高品德,对于弘扬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提高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次书画展以梅花为主题,希望能通过我们的书画作品传承梅花精神,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贡献。

    谈及这次画展的相关情况,他介绍说,这次画展是由三峡大学党委宣传部、三峡大学老干部处、三峡大学老年书画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作者分别是魏明果、向士平、程承运几位教授以及原三峡大学副校长袁洪、原三峡大学党委副书记雷森策,全部作品共68幅。作品主要以魏明果与向士平教授为主,其中魏教授的作品达39幅之多,这些作品的宗旨是想向参观者传递著名作家莫言的那句名言:“松树和梅花,不仅仅是一种树、一种花,它也是精神人格的象征”。正如教授作品中那幅4尺雪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所表达的意境那样:高高的悬崖上一株梅花铁干曲虬翻转直向蓝天,朵朵梅花顶风傲雪、卓然开放,梅花下万里长城在茫茫群山中跌宕起伏,整幅画以长城象征我们的民族,以梅花象征我们民族艰苦卓绝的精神,再配以毛主席的哪首咏梅诗,希望以艺术的手法宣传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