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IPv6遭遇成长烦恼 用户企业均对其“不感冒”

15.07.2014  11:16

   网速提升不明显,用户感知度不高

  “教育网是国内最早部署IPv6的,可用户没感觉到网速有明显变化。”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生陈颀对IPv6并不感冒。

  湖北电信网络发展部高级专家欧阳国圣表示,Windows7以上系统会优先获取IPv6地址,读取IPv6地址能一定程度上减少路由器的运行负担,理论上能略微减少网络延迟。目前,电信部门IPv6建设主要是采用“双栈技术”,即同时支持IPv4和IPv6,让用户无感知过渡,因此大多数用户对IPv6陌生。“发展4G少不了IPv6。”湖北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每部4G手机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IP地址,因此,IPv6网络建设刻不容缓。

  关乎信息安全,无奈网络应用太少

  最近的数据显示,我国境内感染网络病毒的主机达73.5万台,环比上涨32.1%。“网上陷阱泛滥,与我国网络地址少有关。”省通信管理局通信发展处处长易武表示,因互联网终端数量超出IPv4地址数量,不少终端会共享地址,导致管理部门很难查找终端在哪里上网,所以基于IPv4的网络难以实现实名制,移动支付等需要用户真实身份的应用发展便会受阻。而发展IPv6,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可惜IPv6网络应用太少。国内的淘宝、百度等网站尚未完全转型。”欧阳国圣透露,湖北电信计划与政府部门配合,让政府网站率先完成IPv6改造,以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改造成本巨大,业务驱动力不足

  发展“智慧街道”等,需要充足的IP地址,但推进IPv6的成本十分巨大。

  专家认为,推进IPv6除成本考量外,业务驱动力也不足。地方政府、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制造商、互联网企业,都处于“观望”状态。

  目前,腾讯的IPv6访问用户不到总量的1%。腾讯方面曾明确表态:“只拿出1%的网络建设资金给IPv6。”“推进IPv6网络,终究靠用户需求拉动。”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叶学平说,IP地址就像交通系统,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限行治标不治本,改善公共交通系统才是出路。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