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院长王伟光:规划建设“三峡城市群”撑起“长江经济带”发展洼地

16.09.2015  00:16

  9月15日,王伟光出席“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三峡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国际研讨会”。(金晨 摄)

  新华网武汉9月15日专电(记者李思远、白国龙)“在长江中上游需要一个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城市群增长带,以弥补长江中上游城市发展薄弱的缺陷,协同推进长江中上游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15日在湖北宜昌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三峡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国际研讨会”上说。

  据了解,长江经济带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历经30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超大城市群。但由于历史、地缘环境等原因,仍有部分区域城镇化发展长期滞后成为“洼地”,其中以拥有集中连片贫困山区的三峡地区尤甚。

  “宜昌通则三峡通,三峡通则长江通。”王伟光认为,三峡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矿产能源丰富,在三峡地区规划建设“三峡城市群”,是破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瓶颈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国务院又提出“四大板块”战略,明确要求重点加快中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建设。王伟光认为,规划建设“三峡城市群”、统筹三峡区域发展,有利于加快三峡现代交通物流综合枢纽建设,加快破解长江经济带发展交通瓶颈,充分发挥长江水道的“黄金效益”。

  王伟光称,规划建设“三峡城市群”,是对实现新型城镇化有效途径的重要探索。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城镇化率已超过65%,其中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率已超过80%,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率目前为54%,规划建设三峡城市群、统筹三峡区域发展,契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解决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滞后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中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任务的重要一环。

  “‘三峡城市群’建设意义重大,但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王伟光表示,需要从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