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坝区宜昌:为山乡农家圆“光明梦”

18.02.2015  15:59

    新华网宜昌2月18日电(记者梁建强)在繁华的都市,用电并非难事;而在偏远山区,不少家庭因为电力设施陈旧、电压较低等原因,春节用电高峰期却时常面临无电可用的尴尬。

    又是一年新春到,局面能否有所改观?记者前往三峡坝区湖北省宜昌市下辖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百溪河村进行了探访。

    百溪河村位于五峰东南部的鄂湘交界处,是五峰县屈指可数的尚没有通公路的村庄。木质的土家族民居群落散布,67户居民依山而居,被称作“原始村落”。

    “家里彩电、洗衣机、冰箱件件不缺,但是电压低,经常没法用;还总会停电。”站在村口,87岁的村民陆长喜满是遗憾地说,两个孩子都在外务工,家中只有老俩口。“孩子们都不愿意回来长住。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里架设于20多年前的电杆,输电线已是摇摇欲坠。一台30千伏安的变压器,承担着全村200多位村民的供电需求。村民反映,由于电压较低,且用电高峰时期经常断电,村民的用电需求难以保障。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山乡农家的“光明梦”有望逐步实现。得益于国家对于农网改造的重视,五峰供电公司决定投资80多万元进行升级改造,将变压器更换为50千伏安,另增设一个台区,新建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并重新架设线路,将木质电杆全部更换为水泥电杆,让百溪河一带彻底告别低电压。

    百溪河村所在的五峰镇供电所所长吴辉勇说,进行升级改造,最大的困难在于运送电力物资。因为,电杆要架设在延绵十多公里的河道两侧的山上,但由于没有通村公路,运送异常艰难。“必须在年前赶在新一轮雨雪来临和河水上涨之前,在处于枯水期、河床上水相对较少的区域开辟临时通道运输才行。

    从镇里到百溪河村,一路上,坡陡弯急。很多时候,运输车辆只能在悬崖边的曲折小径上缓慢行驶。而历经艰险到达村旁的河道后,运输车又时常会陷在河道里。

    “有时前面车子停了,我跟着一停,半个轮子就下去了。”29岁的农用车司机沈朱玉说。

    蜿蜒的河道上,一边修路,一边抢运电力物资。从2月3日开始修便道,10多天,只修了约4公里路。吴辉勇说,电力部门雇请了7台农用车组成抢运车队,但运输效率难以保证。

    12日凌晨,因为车陷事故,车队又一次被困在了河道上。几名驾驶员不得不组成“纤夫”队,用肩膀背着勘丝绳的方式拖拽。直到凌晨3点多,车队才全部从河道通过。

    “跑了六七年运输了,再危险的路我都走过,还没遇到这么难和险的活。”沈朱玉说。

    2月13日,克服重重困难之后,116根水泥电杆及相关升级改造物资终于全部运送到了百溪河村。吴辉勇说,电力部门将加紧进行升级改造施工,力争让村民们早日用上稳定可靠的“优质电”。

    和百溪河村一样,三峡坝区不少偏远乡村的“光明梦”都有望尽早圆梦。

    记者从宜昌供电公司了解到,2015年,公司将继续投入8.45亿元,进一步均衡电网发展,投产35千伏及以上线路218.07公里、变电容量121.73万千伏安。同时,加快中低压电网建设,特别是加大农村电网投入,力争到2017年基本消除农村电网供电卡口和“低电压”现象。

    53岁的百溪河村村民杨世维,每天都会特意去看看电力物资运输的情况。“早些弄好,村里停电能少些,用电才能更有盼头。听说以后干湿磨、粉碎机都能用,致富的门路也能多些啊。

    老杨抽了一口烟,欣喜与期待溢于言表。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