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届”老人大代表发挥新作用

17.04.2015  11:12
      在湖北宜都市红花套镇杨家畈村,没有哪位村民不认识连续三届的镇人大代表,12年的老协会会长,13年的妇女委员汪光英。55岁的她充分发挥“三重身份”,在服务群众上发挥出新作用。

让老人知晓宜都事

杨家畈村是一个近4000人的大村,有800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设新农村,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让老年人“掉链子”。

2012年筹措10余万资金,修建了300平米、宽敞明亮的老年人协会活动中心。村老协会安排后备干部通过宜都市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播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2、93周年大会上的电视讲话,宜都市委书记七届党代会第一、二、三次会议电视报告,红花套镇首届农民运动会电视专题记录片等一批视屏影像节目,吸引老人们学习大政方针,知晓市情镇况。

让姐妹迷上广场舞

前几年,杨家畈村的麻将馆多,部分妇女也摸牌带彩。

作为妇女主任,汪光英带头学习广场舞,赶时尚,树新风。2011年,村党支部书记喜添孙子,腊月20这天贺喜,在宜昌工作的儿子媳妇原打算请当地专业的艺术团队前来助兴,汪光英极力说服两位晚辈取消“专业”请“业余”。最终,由汪光英领头、11名大姐大妈组成的舞蹈队免费表演的25曲广场舞,让喜做母亲的小胡觉得开心无比。自去年开始,杨家畈村已有多个农户效仿,大大减轻了亲朋好友掏钱点歌的经济负担。在今年10月12日“宜都康龙家居杯”广场舞大赛上,该村表演的《新时期女兵》获第二名好成绩。

让军属告别土坯房

汪光英是镇人大代表,她主动协助村里做好民政优抚工作。

8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汪良1951年抗美援朝,后转业回家务农至今。因长期地处交通不便的山区石桥子,汪老爹家中拮据。多年居住在60年代修建 的“打墙屋”,安全隐患显现。

汪代表向宜都财政局申请8000元危房改造资金,向宜都民政局申请1.2万元扶贫帮扶资金,去年11月,让汪良喜迁新居。搬家那天,汪老爹请人书写“祖孙三代入伍参军作奉献,党委政府心系军属伸援手”的对联,表达感激心声。

让群众支持大项目

现如今,农村项目征地成为继计划生育之后的“头号难题”。

2012年底,鄂西地区最大的驾考中心落户杨家畈村,涉及500多亩征地工作,村民情绪很大。53岁的汪光英主动向镇委政府请缨,和61岁的老组长陈启业一起,不怕听群众的冷言冷语,不怕坐农户的冷板凳,不怕磨破嘴吧皮子,深入细致地做通100多个农户的工作。

2014年7月投入运行后,每天有500多人次驾照考试,周边餐饮住宿犹如雨后春笋。目前有50多家农户将房屋整修一新后交由他人经营,最多的年获租金8万元,最少的年租金4万元。农忙管桔树,农闲打零工,年终收房租,成为对支持项目建设村民的丰厚回报。(宜都市红花套镇财政所  周晓菊  邹祖国)

责任编辑:吴志州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