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没想到”看宜昌交通这一年

29.10.2014  12:22

  今年,市交通运输局围绕宜昌大城建设和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两大目标,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加快推进交通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在探访宜昌交通发展的过程中,记者听到了三个“没想到”的故事。

   没想到宜昌又一次走在了前面

  “车还有一站到。”掌上公交软件预约提醒响起,可以轻轻松松去车站了,不再担心赶不上或等太久,公交车的距离随时掌握。“”,手机靠近感应区,收费成功,上公交车不用翻包找零钱了。游览宜昌特色景区,刷手机也能搞定。如今,拿着手机玩遍宜昌,是每一个宜昌人都能享受的智慧生活。

  让城市交通人性化,2013年,无线城市“掌上公交”系统投入运行,为市民选择最佳公交出行路线、合理安排公交出行的时间提供便利,公交智能化服务进一步延伸,成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成果。2014年,宜昌公交集团与旅游部门、电信运营商历时近一年研发推出手机公交IC卡,将联通手机卡、公交卡、旅游年卡三卡合一,让手机不仅可以打电话、刷公交,还能作为旅游年卡使用。该产品目前在全省是首创,在全国也属领先。

  智能化交通让城市更畅通,交通部门推进“两客一危”动态监控系统、驾驶员培训计时系统、出租车动态监控、公交车监控、客运市场视频监控系统加速整合,现代化、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模式带给市民更加便捷、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

  促进城市绿色出行,城区公交车天然气车辆比例达95%,出租车全部实现“油改气”。今年,交通部门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充分利用节能减排奖励政策,引导和推广天然气动力车辆在城市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力争新增天然气公交车100台、天然气客车60台、天然气货车120台,道路运输节能环保车辆保有量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没想到黑车问题可以这样治理

  “老百姓不坐班车选坐黑车,是我们的问题。”6月6日,宜昌首条城际公交——兴宜城际开通,票价降低40%,往来兴山与宜昌城区的客流从每天700人猛增至1900人,最高峰达到了2500多人。赢得百姓选择的背后,是交通服务的全面变革。

  兴宜城际公交开通前,全线以面包、商务、轿车为主体,高、中、低搭配的“黑车”多达110台,相比而言,合法的25台17座依维柯客运班车因运力不足、车况老化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是黑车欺客宰客时有发生百姓怨声载道,另一方面是百姓对价高质低的班车服务不满。交通部门创新思维,丰富监管举措,以市场手段来净化市场,以全新模式来引导市场。

  为城际公交改革提供前提,通过并购重组和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出资以市场化方式收回客运班车经营权,深入市场调查和合理制订方案,遵循保本微利、有利市场竞争原则,按不同车价、不同票价、不同实载率对城际公交运行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并分别与“黑车”运行成本进行分析比较。

  现在,高档豪华大巴连通兴山与宜昌城区,成为全省最长公交线路,20至30分钟一班,30元左右票价,安全舒适准时,与此同时“黑车”纷纷转行,久治不愈的顽疾迅速改观。宜昌城区至艾家镇、红花套镇驾考中心,夷陵区城区至龙泉镇、鸦鹊岭镇等多路公交开通,全市100%建制行政村开通客车目标提前一年实现。

   没想到隧道世界难题能够攻破

  10月14日,界岭隧道全线贯通,宜巴高速建设中的这块“硬骨头”终于被拿下。

  很多人不知道,修建界岭隧道,是一件不被看好的事情。2009年隧道开工,老百姓清晰记得,自上世纪70年代不断前来的队伍都无功而返,很难相信40年里没有人干成的事,这次会有突破。难题当前,宜巴高速建设指挥部请来了前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日本人樱井春辅,这位世界岩石力学界的泰斗看图纸、跑现场整整3天,留下了“人类工程禁区”的结论后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和建设者一起不退缩的,是宜昌交通人。五年间,市交通局、夷陵区交通局、兴山县交通局、秭归县交通局专班专人扎稳一线,协调夷陵、兴山、秭归三地征迁安置工作,让每一位沿线群众满意,为建设者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全力搞好工程建设后勤保障,为建设者的吃住用行提供一切便利;山洪滑坡、泥石流数次袭击宜巴高速,抗灾抢险得力,工程持续推进,五年磨一剑,世界级难题最终在宜昌攻破。

  不仅在界岭,与天地斗、为大城拼的精神贯穿在宜昌的每一个交通项目中,为填补我市南北向高速公路空白,市交通局坚持高站位、大视野,完成了“全国南北旅游大通道”和“西北物流陆水转运新通道”两大理论研究成果,使保宜高速、宜张高速、白洋长江大桥等项目“从无到有”,并纳入国家高速公路规划,获得交通部20多亿元资本金支持。保宜高速宜昌段提前一个季度动工、提前半年通车,宜巴高速有望年底贯通,机场路建成通车,白洋港一期规模显现,依托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三峡枢纽港为主骨架的“一小时”经济圈正加速构建。(本报记者 蔡钧庭 龙怡洲 本报通讯员 张运权)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