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投278万留乡音 好多老武汉“兵败”方言测试

09.05.2017  10:11

  武汉晚报讯 (记者 陶盼 通讯员 覃斌 钟星)你是老武汉?方言说得溜?敢不敢考个试,不见得拿满分哦!前天,一条《没想到啊!汪涵花500万做的事,武汉人已经行动起来了》的消息,吸引了过万网友转发评论,该消息里有一个武汉话测试,可是好多老武汉都丢了分,一个深深的疑问回荡在他们脑海里,么样才叫正宗武汉话?

   他们录制的方言会流传千古  

  “爷爷,我帮您报名吧!”去年春天的一天,小孙子放学回家,吵着要给姚知明报名“蔡甸方言代言人”海选,为逗孙子开心,他答应了,“没想到最后还真把我选上了,现在我的声音,在湖北省方言视听室就能听到。”姚知明上交了个人基本情况表后,经过层层筛选,整个蔡甸区只有30多人进入了面试环节。

  “面试时,我是第一个进去的,当时还有点紧张。”进入面试室后,面试官们递给姚知明一张测试表,上面有字词句,要求姚知明用蔡甸话念出来,“念完后,还和我聊了一下天,我就出来了。”没多久,姚知明收到了录制邀请通知。

  姚知明成了蔡甸区老年男士组的方言代言人后,全家都非常高兴,小孙子更是兴奋不已,“我爷爷现在成名人了,他的声音会流传千古。

  为了“留下乡音、记住乡愁”,有效保护和传承武汉城市文化,去年武汉市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投入278万元,形成时长23.99小时,容量为322.93G的292盘光碟的音、视频档案资料,完成武汉方言的采集与建档工作,13个城区分别选拔出了64位方言代言人。

   正宗“汉腔”在江汉江岸?  

  武汉13个区都找到了各自的代言人,但究竟哪里代表的是最正宗的武汉话呢?

  “江汉区和江岸区是城市兴起最早的地方,属于老汉口聚居地,这块区域相较其他地方而言,讲的是最正宗的武汉话。”武汉市方言建档工作首席顾问、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熊一民副教授认为,“铁道外以内、底下不过三阳路、上面不过利济路”这一片区域讲的武汉话,可以称得上是最地道的武汉话。

  “但这并不是说,这个区域以外的人,讲的武汉话就都不纯正了。方言划分不能一刀切,只是这个区域内有不少居住稳定的武汉居民,受外来语言的影响更小。

  熊一民解释:“在语言研究中有一个‘权威方言’的概念,对武汉话而言,普通话就是权威方言,所以现在的武汉话受到了普通话的不少影响;而对江夏、黄陂等地来说,普通话、武汉话都是权威方言,因此当地人的方言变化就更复杂了,它受到了另外两种方言的交叉影响。而年轻人受普通话的影响就更大。

   土生土长的武汉伢惊呆了:“我居然只得了40分  

  “我居然只得了40分。”今年25岁的许婷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一口武汉话讲得非常溜,但在武汉话测试中,一共5题,错了3题,只得了40分,这让她难以置信。“每题放一句话,要大家听是哪个区的方言,在我听来江汉、江岸、青山、武昌的武汉话都差不多,结果全做错了。

  熊一民介绍,基本上,老汉口中心城区的口音都很相似,差别微乎其微,但其他区域,受外来人口等方面的影响,语音还是有明显差别的,“比如,硚口区往上面走,就会偏蔡甸口音;江岸区往下走,就偏黄陂口音;而武昌人的武汉话则多了些儿化音。

  黄陂、蔡甸、江夏、新洲等新城区,方言情况就更显复杂一些。新洲方言代言人赵建军告诉记者,新洲方言可分为旧街、徐古、道观河、仓埠、阳逻、李集6大片区,每一片区的语音语调都不太相同,“我们新洲有举水河、倒水河、沙河等几条大河,河东岸河西岸的方言都不同,在旧街声母以‘h’开头的字,在徐古一般念成‘f’开头。现在讲的新洲话,其实跟以前的老话,也还有区别。”而在蔡甸方言代言人姚知明看来,“我们蔡甸话跟汉口话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八度。除此外,我觉得蔡甸话跟汉口话也越来越像了。

   爸妈、配偶都是本地人才能当方言代言人  

  正因为武汉13个区的方言,各有各的特色,现在会说又听得懂差别的人越来越少,武汉市档案局启动了武汉市地方方言的抢救性记录,严格挑选方言代言人。

  “我屋里一直住在六渡桥,因为拆迁才搬到常码头,全家都讲武汉话,但最后还是没选上。”今年60岁的郑国庆是土生土长的老汉口,自认为自己的武汉话堪称教材,最后的落选让他很是失望。

  “面试读的字、词、句,我觉得没有一点问题,问题出就出在,我曾经下放过几年。”郑国庆被“刷掉”后,跑去找评委组评过理。评委组告诉他:“为了保证录制的方言最为纯正,我们要找的代言人最好从未离开过当地。”郑国庆最终抱憾而归。

  “不是谁都有资格成为方言代言人。”武汉市档案局编研处副处长宋晓丹说。报名分为60周岁以上组和35周岁以下组。报名对象要在本地出生、长大,未在外地长期居住或工作,父母、配偶均是本地人;能说地道的家乡话,方言淳朴浓厚、音色较好;形象端正,门牙完整。

  除此外,因为这些方言音、视频材料都要收藏进档案馆,所以方言代言人除了要有一口地道的本地方言发音外,五官还要端正、形象气质还要好,面对镜头要大方、不怯场。

  “毕竟是留给后人们看的,录的人长得太不抻敨(chentou)了,也不行,总不能让后人说,原来武汉人长到勒个样。”虽然没能选上,但郑国庆对“方言代言人”严格的选拔标准还是很认可的。

  为了保证录制质量,每个区还请了当地的方言专家当顾问,严格把关,全市579位市民报名,只有276人参与培训,最终只有99人参与录制。

  

  

  省、市规定文本拍摄录制现场。武汉档案馆供图

   酷暑天录制时也不敢开空调  

  “我们录音时,正好是热天,但是为了保证录制的音、视频质量,房间里都不敢开空调和电扇,怕有杂音。”72岁的胡中裕是黄陂区方言代言人,即使在酷暑天录制,一坐就是大半天,但他没有丝毫怨言。

  宋晓丹介绍,此次方言的录制内容比较多也十分严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规定内容,读指定的字词句文章;另外一部分是自选内容,各区可以根据自己当地的风土民情准备。

  在录制音频与视频之前,专家与档案系统的工作人员们还需要将固定读本中的内容,翻译写成当地方言,在这一过程中,代言人大都出现了会说不会认的情况。比如,方言代言人看到PPT上出现“”(ku)字时,都不知道怎么念。工作人员蹲了下去,他们立马就明白了。

  “我们很多人以为方言无字可循,其实完全错了,翻翻字典,这些字都可以查到。不过也有部分字,在电脑里根本敲不出来。”宋晓丹说,比如武汉人讲话时,最喜欢用(sa)字结尾,很多人打字时,用“”指代,其实“”在学界是不受认可的,这部分方言该如何拟定文本,是未来值得研究的地方。

   推广普通话+传承方言  

  “我觉得讲方言不丢人,没必要非要小孩从小讲普通话。”90后蔡甸方言代言人吴婷是土生土长的蔡甸城关人,她的老公、父母、公婆都是当地人,在家里,一家人都用蔡甸话交流,即使是当着小孩的面,也不会有意憋普通话。吴婷在与人交流时,秉承着一个原则:“你跟我说普通话,我就说普通话;你跟我讲蔡甸话,我就讲蔡甸话。

  目前,很多年轻家长,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就一直教普通话,觉得方言不洋气,这样一来,很多土生土长的年轻一代武汉伢,一句武汉话都不会说,假以时日,大街上可能再也听不到熟悉的武汉腔调了。

  如何既推广普通话,又让武汉话得以传承,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实,人的语言能力很强,孩子们在学校读书时说普通话,回家说方言,两者并不矛盾。方言背后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未来的传承还是要靠年轻人。”熊一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