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何志锐50万斤有机葡萄大量滞销向社会求助

06.09.2015  10:44

当地农民采摘葡萄。

    新华网武汉9月6日电(新华社记者 方政军 黄冈日报记者邹德祥 )尽管有机葡萄吃到嘴里格外甜,但罗田农民何志锐心里却怎么也甜不起来。望着地里50万斤滞销葡萄,连日来,何志锐几宿未睡,一个人坐在葡萄架下发呆。

    “硬汉”何志锐说起回乡创业史几度哽咽。2012年,在成都创业小有所成的他回到家乡罗田县三里畈镇凉亭村,创办湖北瑞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前期规划以种植销售有机葡萄为主导产业。何志锐将果园定位为休闲观光采摘农业,每年葡萄成熟挂果的季节,来这里采摘葡萄的游客挤满了果园,何志锐还为此偷偷乐。

    然而,随着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和产量的提升,让他犯难的事发生了。2013年葡萄园挂果10万斤,基本上销售一空;2014年葡萄产量近40万斤,基地采摘售卖葡萄达15万斤,自酿葡萄酒消耗葡萄7万斤,喂鱼吃掉葡萄4万斤,差不多有10万斤葡萄烂在地里。今年的葡萄大丰收,总产量达80万斤,但目前销售还不到10万斤,还有50万斤已挂果和即将采摘的葡萄急找销路。

    何志锐告诉记者,有机葡萄种植技术要求高,从种苗选育、撒有机肥、建避雨大棚、土壤酸碱度测试等,每亩葡萄前期投入种植成本要比普通葡萄高出10几倍。

    让何志锐烦心的事接连发生。葡萄大量成熟,销售跟不上,每天烂在地里的葡萄近2000斤。从2012年4月创办葡萄园到现在,何志锐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因流动资金不足,大量葡萄滞销,那些当初支持他创业的人相继辞职,公司50多名员工,走了30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都走光了。一名从创业坚守到上月底离开的高管临走时抹着眼泪说:“想陪你一直走下去,但看不到任何希望啊!

    记者在瑞园葡萄种植基地里看到,陆续有前来采摘葡萄的游客,每天能卖近2000斤葡萄,但这个“销售速度”显然太慢。现实的问题是,葡萄从成熟到销售环节,常温下只有几天的保鲜期。每天看到成堆的葡萄烂在地里,何志锐心痛得掉眼泪。8月下旬,他跟罗田县一电商企业谈网销合作,效果却并不理想;上个星期,又送了一车葡萄到武汉华南水果批发市场,由于价格高销售很慢,对方不愿意拿货;他又想到在罗田县及周边县市发展代理商,但要完成这个计划又需要相当长时间。

    种种困扰像块石头,压在何志锐心里沉甸甸的,万般无奈下,他向媒体发起了求助,希望社会各界帮他一把,欢迎来基地现场采摘、选购葡萄。如有市民或企业能提供帮助,请与18671365757热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