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的“鬼”主意别乱打 商人要有文化担当

31.10.2014  20:32

  当摄影师将随手拍到的万圣节镜头打开时,我们彻底震撼了。

  一块块斜歪歪的“恶搞墓碑”,一座座乱糟糟的“土坟头”,一颗颗“血淋漓”的“人头”,将一个本该“高大上”的店前广场弄得阴森森的,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乱坟岗”,白天观之尚且恐怖,夜晚视之更觉阴森。

  这还是传说中的万圣节吗?那个影视作品中充满童趣的南瓜灯去哪了?

  万圣节本是古凯尔特人的新年节庆,其寓意原本是祭祀亡魂,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的方式来祈求平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万圣节也“悄悄”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形成所谓的“万圣节”文化,并影响了一批“时髦”的年轻人。

  万圣节的中国流行像“情人节”、“圣诞节”一样,热闹的背后总能看到商家的影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万圣节是一个极为特别的节日,如果没有商家的参与与推动,是很难进入像中国这样拥有完整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的,因为毕竟我们拥有自己的“鬼文化”,而两种文化的气质与底蕴是格格不入的:万圣节是娱乐和恶搞,而中国鬼节是敬畏与凝重。

  但是,商业的本能无孔不入,当都市里的年轻人借助影视作品热衷于万圣节“派对”时,精明的商家自然就嗅到了其中的“价值”,他们纷纷借助这个舶来品,千方百计地将其嫁接到自己的商业活动中,打起吆喝着赚钱的“”主意。

  根据最近几年的媒体报道,每年10月31日,总有商家以万圣节为噱头,以舶来的“鬼文化”为载体,向消费者兜售自己的商品或服务。

  当然,商家助推“舶来品”本无可厚非,借助万圣节做商业文章也属正常商业行为,但任何商业活动都应有底线,像该商家在郑州最热闹的商圈制造的“血腥场面”就不妥。因为,当“血淋漓”的场面堂而皇之地出现在闹市区时,我们的心灵是不是该悸动一下?毕竟在这个城市里,不仅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还有单纯的孩子,当他们看到如此恐怖的画面时,他们接受的“文化熏陶”该是何等的可怕!

  这组照片的拍摄地,是位于郑州市紫荆山商圈的一家高档夜店,紧挨交通主干道,毗邻不少机关单位。当“坟头”、“墓碑”“断臂”与“头颅”一股脑儿地扑入孩子们的眼帘时,作为这个城市的“有关部门”,有没有对该种行为进行必要的提醒?是不是应该对这样的“鬼主意”有所作为?如果没有,算不算是一种失职行为?

  万圣节虽然能够带来客流量和收入的提升,但这种“鬼主意”还是少打为好,因为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商人,都应有必要的文化责任担当,唯有如此,才能在更大的商业舞台上走得更远、赚的更多。(程文超)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