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传真】立足实践培养创新人才

28.05.2014  14:38

实践促进创新,创新引领实践。我校立足实践育人,激发研究生实践能力,为人才培养拓展空间,为地方发展提供才智。这与研究生培养理念“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是密不可分的。

学校采取多种举措,不断深化“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科技创新、择业创业”互相结合、共同促进的实践育人内容,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做贡献、受教育、长才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创新型人才。

 

挂职锻炼规模化

2002年5月,武汉大学与宁波市江东政府签订第一个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共建协议,同年7月举行了“武汉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科技创业(江东区)基地”挂牌仪式,通过公开招聘和双向选择,一批优秀研究生赴宁波市江东区基地多家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由此揭开了我校研究生挂职锻炼工作的序幕。

截至2013年底,我校先后在浙江、江苏、广东、广西、湖北、新疆等6省区建成了12个校级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先后选派了11批次800余名优秀研究生前往基地挂职锻炼。展现了我校研究生精神风貌和能力素养,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校级挂职锻炼研究生为地方政府、事业单位解决技术难题30多项,提交有实际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70余篇,合理化建议被采纳38条,翻译外文著作10万余字,举办实用知识、技能培训11场,培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为地方创造经济效益60余万元。研究生通过挂职锻炼、实习实践进一步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并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一人实践、多人受益”和“一次实践,终身受益”的综合效果。

学校坚持将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不断开辟实践育人新渠道。研究生工作部依据《武汉大学研究生实践育人管理办法》,拟定了《武汉大学研究生挂职锻炼工作指导手册》,细化工作流程,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工作指导。研究生工作部工作人员介绍,学校目前已经形成一种“党政领导、政府推动、高校主导、企事业单位联动、社会支持”的研究生培养运营模式。

研究生挂职锻炼同时也得到了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大力称赞。2012年,武汉大学与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政府合作,建立研究生丹徒区实践创业基地。镇江市丹徒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彭忠东指出,“通过这个平台,让研究生能够更直接感受丹徒、了解镇江,并投入到镇江丹徒的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建功立业。

据悉,我校2014年还将进一步拓展实践育人平台,拟定增加贵州、湖北鄂州、黄石、十堰等地作为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积极推进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实践育人基地建设。

 

志愿服务常态化

以前对海洋科学的研究只是概念上的,通过这次走访,我对这个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加“高校博士团走向海洋”考察活动后,计算机学院博士生魏波深有感触。

2012年8月,我校13个研究生培养单位选拔出25名优秀博士生,参与了国家海洋局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四校开展的该项活动,顺利完成了各项科考任务。

为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我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大力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事业,志愿服务精神在珞珈山薪火相传、传承不断。

十余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有无偿献血50余次,被誉为“全国献血天使”、“珞珈山上的映山红”陶孝芳;创建“梦想花开”项目,帮助山里孩子圆梦“魔法教室”的赵书影。与此同时,海洋专业优秀博士生志愿投身国家海洋事业;农业、医药专业博士生开展“服务三农”、“送医送药下乡”活动;研究生支教团立足欠发达地区开展义务支教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志愿服务实现了常态化。

学校在《武汉大学报》、《珞珈青年报》、研工网上登载志愿者事迹和心得,利用微博、人人网、网络电视台等新媒体形式营造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并给予专项资金,建设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特色基地。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奠定了研究生学子志愿服务的基础。

 

创业就业多样化

1995年至今,学校先后派出39位研究生参加了14次南极科考活动,张胜凯作为我国南极“昆仑”科考站的建设者,于2005年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为中国极地科考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是武大研究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的一个缩影。

学校将实践育人与学术科研、创业就业相结合,支持和鼓励研究生深入企业生产、科学研究一线做科研,发挥学科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将一线实践经历反馈自己的学习研究,及时查漏补缺。

就业创业导师聘任、名企实习、高平台对话、创新创业俱乐部、创业培训工程等一系列活动的有序开展,点燃了研究生学子火一般的创业热情。每年度,学校还主办以研究生学子主体的学术科技节,至今已有八届,院士讲座、名家前沿论坛、设计大赛、知识比赛、科技论文大赛、学术沙龙,展现在研究生学子面前的是浓郁的学术研究气息和一个多姿多彩的学术世界。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吴斌牵头组建了“纽绿特”创业团队,研制出以甲壳素为主要成分的“纽绿特活性敷料”,申请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博士生曹祺创办了武汉橄榄无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手机移动版本的Office程序开发,目前在全球拥有用户数量超过1000万。此外,还涌现出全球创业大赛冠军“forward创业团队”、在 Science 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翁玥等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优秀典型。

据了解,2007年我校曾首次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2014年将进行第二次改革,此次改革主要涉及培养方案、奖助体系与学制体系三个方面。研究生工作部工作人员透露,此次改革将通过对就业信息反馈来进行专业调整,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研究生课程,培养类别多样化、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这次改革将会成为一次综合性与深度性的改革。

(编辑:付晓歌)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