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采风
(刘顺琦)雨后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青草上来不及滚落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9月3日,作为新闻采风组的一员,我跟随局办公室同事一道来到仙东分局,沿着风景如画的东荆河大堤,采访基层管理段,寻找鲜活的新闻素材。
采风车行驶到姚嘴管理段段面,只见大堤上多了不少杂草,正当我们在为这些疯长的茅草揪心时,远处传来隆隆的割草机声音。我们的车停了下来,正在那里指挥割草的段长王俊波迎面走上来,看他满头是汗,腿上、脚上沾满草屑和泥土,我们不约而同地说,“真辛苦呀!”“辛苦不怕,要是能根除杂草就好了。”他随手抓起一把杂草对我们说:“这狗尾巴草生命力太旺盛了,前面在割,后面在长,如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就是割不干净,要是我的头发像它一样该有多好啊……”王段长憨厚的笑容,朴实的话语,不时打动着我。我心想,长期承担这种高强度、重体力的劳动而不退缩、不抱怨,他们的内心应该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
“身为堤防人,管好堤是我们的职责。同时还必须发展好经济,努力创收,让职工生活更加富裕。”在说到水利经济项目时,沔城管理段段长李永林侃侃而谈:“我们段有发展庭院经济的好传统,今年我们自育苗木15亩,养成猪10头,鱼池8亩,年纯收入保守估计可达2万余元。明年,我们想在林间套种生姜,扩大林下经济规模,把我们的管理段经济搞得更好。”
在沔城管理段吃过简单的午餐后,我们驱车来到石山港管理段。一下车,我就被远远传来的笑声所吸引,沿着大门走进院里,院内干净整洁,一个小孩正围着院子跑,看见我们走进来,赶紧躲到了大人的身后,并探出一个小脑袋,怯生生地望着我们。站在小孩前面的大人连忙笑着向我们解释:“孩子认生,在这院子里,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贵客。”我朝四周瞧了瞧,是啊,这个管理段位置偏僻,一眼望去看不到一户人家。看出了我们的疑惑,仙东分局局长邬凡解释说:“这是我们最偏僻的一个管理段,也是最为艰苦的一个管理段,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刚坐下,一个女孩热情地给我递上一杯凉茶。我打量着她,1.6米左右的身高,穿一件黄色T恤、牛仔裤,看上去比我小不了几岁,便同她攀谈起来。她笑着说:“我是武汉江夏人,叫吴晶,河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2013年招考过来的。”我心想,从城市到这么偏僻的地方工作能习惯吗?于是问她。她说:“我以前当过电信话务员,做过志愿者,刚到这里来,我也觉得很多地方不适应,出门不方便,且也没有网络。”她接着说:“我上班的第一天,余段长跟我说,到了这里,第一别怕没饭吃,第二别担心安全问题,所以我过得很安心,也很感激他们对我的关怀和照顾。”“每天我和大伙一起上堤劳动,一起围桌吃饭,一起散步聊天……在这里,虽然离城市远,但同事之间的心却很近。”
夕阳西下,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落满余辉。一下子,这小姑娘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了我,仿佛让我看到了平凡之中的不平凡。
到了晚饭时间,大家围成一桌,开始享受纯天然的绿色菜肴。红薯梗、南瓜叶、鸡蛋饼、冬瓜汤……吃着可口的饭菜,聊着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余达彬段长随着气氛的活跃也打开了话匣子,笑着说:“桌上这些蔬菜全是自己种的,施的是农家肥,而且没有打农药,大家可以大胆放心地吃。”一桌朴素的饭菜,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让我们看到了管理段在发展庭院经济、实现生活自给背后的艰辛。
夜幕降临,我们相互道别,准备离开。这时,院里的小孩跑过来,冲着我们开心地笑。我告诉他,下次我们还会再来。
坐上车,我依依不舍地回头望了望消失在夜色中的石山港管理段,依稀可见的几间瓦房,透出几盏微弱的灯光。我在想,也正是这沿堤数不尽的微弱灯光、以及灯光下坚守的堤防人,才有这片宁静而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