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千会,被糟蹋的岂止时间

17.12.2014  13:01

    15日晚,中央纪委首次以专题片的形式公开披露大量“四风”细节。专题片披露,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吴顺江因不堪忍受会议频度过高,让人统计全年的会议数量。据统计,该厅一年要开的会议达1068个,意味着平均每天就要召开或参加3个会议,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该单位编制人员不过125名。(《北京青年报》12月16日)

    编制人员不过125名,每年开会居然高达1068个,用所谓的文山会海形容绝不夸张!时间都去哪里了?如果精力都在开会上,还有没有时间工作?有些会议除了浪费时间,还糟蹋国税,无论大会还是小会,每开一次显然都需要不小的开支。广州市审计局曾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被调查单位召开发生会议费支出的会议4325个,人均会议费支出6.5万元。如此之多的会议,如此之高的开支,究竟带来多少价值?

    其实,一些所谓的会议压根就不该开。除风景名胜区开的“游山玩水”会议之外,会议乱象还体现在虚高会议费支出总额、会议费报销不规范、会议费支出超过日人均定额标准等等。而这背后暴露出的实质性问题,就是会议费支出缺乏预算约束、未严格执行会议费管理制度、会议费归集核算不准确、未能按精简节俭原则举办会议等。

    如此种种,难怪会议费被称为继“三公”之后的第“四公”。“三公”消费越盯越紧,一些招待经费就被作为会议费掩盖起来,“不能把会议变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如此说来,一些所谓的会议已经涉嫌腐败,或者以开会之名,行腐败之实。

    实际上,为精简会议、改进会风,我们并不缺少制度设计。比如,去年9月,财政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对会议分类和审批,会议费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支付,会议费公示和年度报告制度,以及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等,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不可谓不严格而细致,但一些地方似乎并未落实。

    据报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已压缩会议58.6万个。这是不小的成绩,但仍有很多会议需要压缩。时值年底,又到了开会的爆发期,能否做到少开会或不开会? 身为一厅之长,吴顺江难忍会议频度过高,而有的普通参会人员更是抱怨,“上班没干啥,一直忙开会,大会接小会,神经快崩溃”,这说明开会确实不得人心。既然如此,就拿出决心来严格落实中央规定,精简会议!当然,千万别开会落实。(王石川)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