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届世界纺织大会代表心声(一)

07.11.2014  11:15
      11月3日-6日,学校承办的第89届世界纺织大会顺利召开。大会期间,众多享誉全球的纺织界精英对本届大会的各环节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对纺大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高度评价大会召开         英国纺织学会主席Helen D Rowe(海伦): 对于本届大会花落武汉纺织大学,海伦表示,这是一次正确的选择!大会期间许多细节深深地感动了我,比如一直在会议现场为与会代表提供帮助及服务的年轻志愿者,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为第一次来武汉、第一次来武汉纺织大学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         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智能高分子材料中心学科带头人Gordon Wallace: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与会代表通过交流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一场融合东方哲学与西方美学主题为“最好的一天”服装T台秀,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也使我领略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一面。         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纺织品物理主席Ronald  Postle教授: 第89届世界纺织大会给我们创造了极佳地学术交流机会,让我们得以及时了解纺织学科发展和研究的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创造了广泛开展合作的可能,这必将促进世界纺织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国际纺织协会国际事务主席 John T.Smith(约翰.史密斯): 武汉纺织大学在短短时间内打造了一台超水平、高质量、高规模的学术盛宴,刷新了世界纺织大会的历史记录,也为日后大会的延续奠定了新的良好基础,很多专家学者们都表示要与武汉纺织大学建立深入友好联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教授: 作为一所纺织服装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高校,武汉纺织大学在纺织材料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并且一直按照国际一流大学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规划自己、发展自己。此次大会举办得非常成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纺大“开放办学”理念。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王训该教授: 这次大会对于我们学校的对外传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学校各方面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历练。最重要的,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广大师生在“家门口”就能聆听到行业顶尖专家们的科研体会。  
寄语纺大未来发展
        必佳乐大中华地区总经理Mr Eamonn Brady: 武汉纺织大学作为纺织服装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高校,可以此次大会召开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将人才优势成功转化为促进学校发展、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智能高分子材料中心学科带头人Gordon Wallace: 我们的大学要向青年学子普及“科研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观念。同时,应考虑如何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我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还要具有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一旦缺乏沟通能力,将有可能导致许多科研成果无法正常转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教授: 特色是行业高校安身立命之本,武汉纺织大学应以自身办学特色与优势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要做好特色学科、传统优势学科的培育。二是要培养特色鲜明的人才。国际交流对于人才培养是相当重要的,通过此次大会,我们可以创造和利用更多的条件和资源。         英国纺织学会主席海伦: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其中,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意识”使“创新”成为可能。不仅如此,我认为高校还应注重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培养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         国际纺织协会国际事务主席约翰.史密斯: 我认为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那种能跳出固有思维模式的人。我们曼彻斯特大学曾经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ISID,这其中的“I”意为Include即“包容”,或者说包容更多的“质疑之声”。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包容。         英国莱斯特拉夫堡大学Terence Kavavagh教授: 高校应充分创造有利条件,拓宽各种科研创新的渠道,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到竞争的平台中来,并通过开展一系列合作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从而将创新人才培养与科研、教学、团队合作完美融合。         日本信州大学鲍力民教授: 大学的宗旨是培养人才。简单地说,我认为,人才就是会用“脑”的人。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必须在大学期间让学生打好基础,掌握各种基础知识,甚至人文知识,这些都将为他今后深入学习、了解某个领域打下牢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