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综合新闻(10月31日-11月6日)

09.11.2015  20:24

著名学者李德顺、万俊人作客我校 价值论与伦理学展开“巅峰对话”

    11月6日,我国价值论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与著名伦理学家、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教授万俊人应邀作客湖北大学,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价值论与伦理学的巅峰对话。讲座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畅主持。
    李德顺教授一直潜心研究价值哲学,尤其是当代中国的价值观。李德顺简述了价值论在世界以及我国哲学史上的发展历程,认为中国的价值哲学研究并不是在西方价值哲学流派中选择一个、追随一个,而是从他们争论的焦点中形成了一套完全有自己的特点,特有的概念、学说和体系。
    李德顺教授对价值论及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等问题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任何价值和价值观念都具有其特定的主体性,这是价值的本质特性。当前人们的道德水平正处于从低谷到上升的阶段,只会越来越好,而不会更差。长期以来,由于对道德的理解存在理想化与抽象化的倾向,道德常常只被理解成人类生活中某种发自内心的“应然”,而与历史本身一定意义上的“实然”进程毫无联系。道德观念应该服从社会情况的变化,我们必须让道德回归主体,观照现实,从尊重个人的需求中找寻美德,形成公德,而不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责求他人。李德顺指出,权利和责任的对立统一是价值论在一切问题上的根本出发点。如果把权利和责任还给人自己的话,社会将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李德顺还特别强调了当代社会价值观的核心是“公平型正义”。
    万俊人教授简述了中国伦理学的发展,指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价值观的重新确立。他认为,道德伦理实际上就是教人使自己的动物性越来越小,离神越来越近,使自己有高雅、神圣的德性。现代社会是一个日趋公共化的开放社会,传统的家族式、地方性或特殊群体性的道德伦理已不足以料理日益开放的公共道德问题。现代公共道德和社会伦理规范体系则更适应现代社会日趋公共化、组织制度化的普遍伦理要求,它必须建立于现代法制体系和现代公共价值理念或信念这两个公共基点之上。
    万俊人认为,中国已经走过了社会转型最艰难的转折点,中国伦理学的发展前景只会更好,发展要求也会更高,特别是在当下开放的、全球化时代中国伦理学应该有新的发展、新的姿态,伦理学者更要用开放的思维和眼光进行学术研究。
    围绕价值论与伦理学的关系,李德顺与万俊人两位教授还展开哲学对话,认为价值论与伦理学是相互攀沿而不是彼此独立的,价值学的界入是伦理学研究中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一个方法。
江畅教授代表学校哲学学科感谢两位教授多年来的帮助和支持,认为两位学者分别是价值论和伦理学界的权威,这样的高峰对话为我校哲学学院今后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启示意义。(张媛媛 刘欢)

 

礼仪培训师刘俊做客我校讲授求职交往之礼

    11月4日晚7点,中国形象设计协会特聘教授、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湖北省礼仪学会副会长以“求职及职场礼仪”为主题,为我校千名学子讲授了求职、生活各方面的礼仪。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讲座伊始,刘俊阐述了守礼的重要性,同时提醒大家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要遵守礼仪。“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刘俊指出,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注重自己语言、服饰、肢体动作等外在表达的“守规矩”,同时更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刘俊随后重点阐述了在人际交往中应当努力去遵循的五大原则。
    据悉,此次活动由招生就业处主办,是我校第二届“与你同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季”的系列活动之一。(向杨 魏世钰)

三明学院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

    10月28日,三明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政带领思政部相关人员来校考察交流,学习调研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双方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以及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工作进行研讨和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分享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课堂教学的有益经验和创新成果。双方表示,思政课建设需要高校间加强交流,以求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冯显婷)

继续教育学院举行艺术作品展

    10月31日,继续教育学院“丹笔绘青春”艺术作品展活动圆满落幕。此次画展共展出学院2013级艺术设计、环境艺术和2014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70多幅作品。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据悉,此次活动是该院“十百千万工程”教职工联系班级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院部分老师也参与到画展中,和学生一起作画、布展,增进师生联系。(黄玮)

文学院邀请校友与学生共话学业与就业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业、就业、创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未来,10月29日,文学院邀请知名校友、武汉福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骆晓鸣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关于大学生“学业、就业、创业”的精彩讲座。
    骆晓鸣结合目前中国市场状态,对当下的经济形势进行深入分析。他还以自己的职场经验和择才标准,对文院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就业建议。(邓超)

商学院师生畅聊大学生活

    11月2日,商学院学工办郭田田老师与应届毕业生代表武豪帅、雷志杰与学院学生就“如何做好大学的你”的话题进行交流。郭田田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储备能量厚积薄发,先做人后做事,学会规划懂得自律,了解自己追求完美。她用“木桶效应”告诫同学们要了解自身不足,不断完善自己,提高核心竞争力。(王雯洁 乔琪)

40余名大学生走进企业学创业

    10月29日,来自材料学院、商学院等5个学院的40余名大学生在学校招生就业处和院团委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工科技),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创业经验。
    大学生进企业是“与你同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季”创业大学生企业行系列活动之一,由学校招生就业处主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今年举办第二届。
    在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马宏飞、我校94级高分子专业校友鲁琴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华工科技的数字展厅,详细了解了华工科技的企业文化、创业发展历史和取得的成就。参观结束后,马宏飞以“不要等到毕业后”为题,从就业、创业指导等多个层面与同学们展开交流。他寄语大学生们调整期望值,主动寻求基层工作的经验,并学会在岗位上快乐、积极的工作。
    活动负责人王宇表示,举办创业大学生企业行的活动,是希望帮助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亲身体验企业文化,了解和学习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知识,为学生创业助力。(冯保福 侯鹏勃)

商学院举办习惯养成活动 46名学生与坏习惯说再见

    “21天来,我每天都和父母视频联系一次。”商学院2014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刘怡彤感到很欣喜,自从参加学院举办的习惯养成活动,她再也不会在跟父母视频聊天时觉得尴尬。从10月8日起,商学院学生会心理健康部开展“21天习惯养成计划”活动,要求学生在21内坚持一个好习惯。最终有46名同学报名参加活动,集体告别坏习惯。
    活动共设置健康饮食、小别手机、每日自习、亲情电话等14个已定的习惯和自定义习惯,促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逐步完善自我。另外还设有监督员,监督习惯养成者每天的完成情况。
    刘怡彤报名参加了主办方定下的14个挑战项目,除了解除亲情沟通中的尴尬,她还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连续21天被要求在7点前起床,这让习惯晚起的她一时难以适应。在好几次睡过头了之后,刘怡彤跟室友结成同盟相互提醒,共同营造寝室早起的氛围。她说,“改掉坏习惯,最重要的是坚持。”
    叶麟既是活动参与者也是监督员,她给自己定下一个任务——每天打扫寝室卫生。“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寝室,我觉得都要保证住宿的干净整洁。”21天里,叶麟每天把寝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如今,活动结束快一周,在寝室里打扫卫生已经成为她的日常生活习惯。(叶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