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石市精准扶贫涉残办证工作的调研报告
2016年以来,随着国家针对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申请办理残疾人证的人越来越多。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更新残疾鉴定专家库,建立肢体残疾鉴定领导小组,上门巡回服务、定期公示通报等工作制度,我市办证工作正有力向前推进。
一、全市残疾人证办证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6月26日,我市已办理残疾人证6.3062万个,办证率为41.76%,比全省办证率高出近5个百分点。(根据湖北省2017年5月3日残联统计数据表明,全省残疾人办证率为37%)。
在已经持证的59,476人中(有3586人因死亡、户口迁出、康复脱残等原因,办理残疾人证注销),按照办理时间划分:2015年4月至今,共办理残疾人证18,136个,占比30.49%。按照残疾类别划分:肢体残疾29,154人,占比49.01%;精神残疾8910人,占比14.98%;视力残疾7882人,占比13.25%;智力残疾5400人,占比9.08%;听力残疾4591人,占比7.72%;言语残疾1775人,占比2.98%;多重残疾人1764人,占比2.97%。按照残疾程度划分:重度残疾(包含一、二级)24,296人,占比40.85%;轻度残疾(包含三、四级)35,180人,占比59.15%。
二、国网贫困户中涉残信息比对核查与办证情况
市残联于5月17得知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全市国网贫困户中共有2977名疑似残疾人需要办理残疾人证件的督办通报》后,于18日组织阳新县、大冶市和开发区残联理事长召开专题督办会,要求相关县(市、区)迅速行动,落实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核实扶贫涉残信息。当天阳新县残联就制定了工作方案,落实了工作专班和工作措施。同时,21日市残联向省残联专题汇报了这项工作。
经过市、县两级残联组织专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信息比对核查,共有331人符合残疾人办证标准。大冶市信息比对和办证情况。国网显示大冶市有206名贫困户疑似残疾人,经过数据比对和残疾鉴定后,有56人符合残疾办证标准,已办证56人。开发区信息比对和办证情况。国网显示开发区有377名贫困户疑似残疾人,经过办证专班排查和比对,符合残疾标准的贫困户有31人,已为5人办理残疾人证(其余26人外出不在家,无法鉴定),为60名非贫困户办证。阳新县信息比对情况。国网显示阳新县有255个村,1386名贫困户疑似残疾人,经过市、县两级残联集中力量(其中市残联组织专班4名工作人员分两组,历时15天,邀请专家38人次;阳新县残联工作专班9名工作人员分3组,历时23天,邀请专家138人次)上门排查,已经全部完成15个乡镇(龙港、洋港、富池、排市、黄颡口、王英、枫林、木港、浮屠、韦源口、白沙、三溪、陶港、经开区、兴国)数据比对和上门办证工作,其中有244人符合残疾人证办证标准,同时为341人非贫困户残疾人办证,共为585人办理残疾人证。
三、我市残疾人办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乡镇、村协助办证合力不够。在下乡办证过程中经常出现,我们组织的鉴定专家在村委会等候办证人或者挨家挨户找人的现象,效率不高。造成人力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我们建议:基层乡镇政府应高度重视疑似残疾村民的动员宣传与组织工作,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干部应积极主动的将有行动能力的残疾人提前通知到集中地点,方便医生集中鉴定,节省时间,提高鉴定工作效率。对无行动能力的,实行人性化操作,由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或者村、组干部引导医生入户鉴定。县级卫生部门负责医疗专家的协调和抽调工作。县级扶贫部门负责协调各驻村扶贫工作队筛查和上报需要办证人员名单。残联系统、卫计(医疗)系统和扶贫办(驻村扶贫工作队)要分别明确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共同推动残疾人办证与扶贫政策对接工作。
(二)残联、卫计委联合办证效力不高。为了更加高效、严谨的开展残疾医疗鉴定工作,今年2月,市残联联合市卫计委更新了残疾人证医疗评定专家库,每次组织鉴定,都从专家库中邀请专家参加。由于专家库成员均为各医院医疗技术骨干,承担了大量日常门诊和手术业务工作,能够用于外出鉴定的时间很有限。建议市卫计委与市残联就协调专家外出鉴定方面出台一个指导意见或办法,将各医疗机构和专家开展残疾鉴定工作纳入医院评级、医生职称评定范围,激励专家履行职责,积极参加残疾鉴定工作。市残联和市卫计委将组建联合督查组,对残疾鉴定和办证工作质量进行检查,专项督查重点包括人证是否相符,通过档案审阅、人员随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对持证人员进行核查。定期发布督查通报,并向同级党委通报督查结果。
(三)精神病人鉴定困难。一是疑似残疾人组织工作需要社区村民以及监护人的共同配合。二是大多数精神残疾人缺乏病历、病史长,鉴定有效凭据不足。三是鉴定费用往往和医疗机构的治疗费用捆绑了,由于家庭困难,很多疑似精神残疾人放弃了残疾鉴定。
(刘谨诚、刘向春、陈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