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膈膜上破了洞 利用脐带"体外循环"先手术再出生
宝宝目前情况稳定。 通讯员陶继东摄
(武汉晚报)剖宫产接生到一半,下半身还在妈妈子宫里,脐带都没有剪,“勇敢”的宝宝就迎接了人生第一场手术。前天,同济医院6个学科、25名医护人员共同战斗在手术室,成功避免一场“生就是死”的悲剧。
这位宝宝在妈妈孕24周时查出先天性膈疝——膈膜上破了一个鸭蛋大小的洞,心肺都被挤到了一边。生下来极有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惟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利用脐带天然的“体外循环”,先手术再出生。据武汉晚报记者了解,目前国际上仅有少数几家胎儿外科中心,才能完成这样的“产时外科手术”。
宝宝目前在重症监护室(ICU),肺部能否顺利开始“工作”是他要过的最后一道关卡。
胎儿胸腔几乎全被内脏占据
“相信孩子的肺部能顺利代偿。”昨天上午,同济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冯杰雄教授说。
病床上的李珊是阳新人,和丈夫一起在广州工作,一个女儿已经四岁了。“二胎”政策出台后,夫妻俩决定再要一个。想着女儿的出生非常顺利,这次李珊孕24周才去做产检,不料竟查出宝宝有先天性膈疝。由于当时情况并不严重,夫妻俩还是决定保孩子。
“先天性膈疝的发病率是1/20000,发生越早,后果越严重。”冯杰雄解释道,胸腔和腹部之间有一层膈肌,膈肌一旦出现缺损,腹部脏器就会通过“破口”进入胸腔,“破口”越大,进入的内脏就越多,双肺和心脏就越没“空间”。李珊孕24周产检时“破口”还不大,但随着宝宝一天天的发育,“破口”已经越来越大。
果然,李珊第32周产检时,胎儿的心脏已经被“入侵者”挤到了右侧胸腔,右肺被压迫成一团,左侧胸腔被胃泡、肠管、脾脏所占据,就连肝脏也都挤了进去。而一旦肝脏“溜”进胸腔,会完全阻止左肺发育,胎儿出生后将窒息而死,存活率只有20%。
母体成为天然“体外循环机”
“只能做‘产时外科手术’,或者还能保孩子一命。”冯杰雄告诉他们。
产时外科手术,国际上仅有少数胎儿外科中心才能开展,也就是让胎儿在母体内接受手术。先让宝宝的上半身露出来接受修补手术,此时胎盘没有剥离母体,宝宝不会缺氧,母体成为天然的“体外循环机”,手术结束后,再把宝宝接生出来,剪断脐带。前天,同济医院妇产科、小儿外科、麻醉科、新生儿科、手术室、B超室六个学科专家组成的25人团队严阵以待。
手术最关键的就是麻醉,因为半分娩时宝宝一样有知觉,必须阻止他的“第一声啼哭”,一哭就表明宝宝已经脱离脐带供养,加大手术风险。前天10点28分,妇产科曾万江教授娩出胎儿的头部和左上肢后,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向桂芳立即对宝宝实施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心电监护。4分钟后,宝宝的麻醉及生命通道完成。
“气管插管是另一道保险。”向桂芳说万一胎盘剥离,母体这个天然体外循环机就失效了。不过,这道“保险”没有启用,40分钟的手术过程中,医生不断给李珊的子宫注入37°5的生理盐水,防止子宫闭合导致胎盘剥离。
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常宇 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