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2015】清流宛转 美哉黄州

06.02.2016  12:37

——黄州区坚持“四个水利”理念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走笔 

(王桂莲 吕建明)碧波荡漾的遗爱湖,河汊沟通,湖湖相扣。登山远眺,遗爱湖与古城风景紧紧相连,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一排排U形渠镶嵌田间,疏通“最后一公里”;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润泽万亩良田;一道道河堤坚固耐用,筑起坚实防汛墙…… 

站在幸福水库坝梁眺望,清风徐徐,宽阔的水面泛起柔美的水波,令人心旷神怡…… 

隆冬时节,一幅幅黄州水利人共同绘就的动人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经过治理,幸福水库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清了,库容增大了,库底也深了。现在库里钓鱼的人不少呀!这是几年前不可想象的。”沿着加宽后的库路行走,黄州区水利局局长、区防办主任陈林元对笔者细数近年来黄州水环境的变化。“我们计划将这里打造成文化旅游生态品牌,建成水库景观,还原洁净之水,建设生态水岸……”陈林元介绍着沿途规划建设的水利设施和景观,让我们对黄州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有了充分了解,也对黄州水利人日后将展现的成果有了几分遐想。 

黄州区位于长江中游北岸,东临巴河,与浠水县相邻;西南隔长江,与鄂州市相望,北部与团风县接壤。黄冈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城区河湖众多、水源丰富、水网密布。如何利用好充足的水资源,实现人水和谐发展,一直是黄州城市发展的重点。“十二五”以来,黄州水利工作按照黄州区委、区政府要求,坚持“含金量”十足的生命、生产、生活、生态“四个水利”理念,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达标水。近年投资8000万元,铺设主管网38公里、村级管网187公里、组级管网1200公里,保障了1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实现了区域供水全覆盖。 

加快实施河道疏浚整治工程。通过典型示范,重点整治,全面推进建设美丽家园。近年来,累计疏浚整治河道18条(段)108公里、土方308万立方米,疏浚村庄河塘土方3848万立方米,一批骨干河道、重点河塘得到了较好整治,改善了农村水环境。 

实施了一批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以上。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现了全覆盖,改造泵站156座,新建泵站46座。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累计投入各类节水技改资金4561万元,年节约用水2000多万立方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水——安全 

黄州区境内现有大江大河1条(长江黄州段38km),中小河流5条(巴河黄州段12.5  km,长河黄州段28.45  km,幸福港河14.6  km,马家河11.5  km,朱道河5.17  km)。全区有湖泊33个,100亩以上湖泊19处,20亩以上及较重要的城中湖5处,水库2座;塘堰4207口,当家塘807口;港渠76条,约长117  km。 

无论治水思路、理念如何演变,防洪排涝永远是水利部门最重要的职责。素有“千里之堤”之称的黄州,城市水利工作更是将防洪排涝当作必须打赢之战。 

近年来,黄州对主域区三座(白潭湖、东湖、黄州)排涝泵站进行了改扩建,排涝流量由原来的36立方米每秒扩大到86立方米每秒。在人口居住密集区、黄州区工业园区等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基本达标的情况下,重点推进黄州工业园、南湖工业园、黄州化工园区排涝泵站新建,服务中粮等大型企业发展;对13条长20.5公里的排涝河道进行拓浚,通过拓宽过水断面、优化河道走向、改善流态,保证黄州城区排涝“主动脉”畅通;同时对主城区三座大型泵站河道进行清淤,确保了“毛细血管”发挥正常功能。 

这些工程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主城区排水问题,基本实现了“四确保一减”目标。即在标准洪水内,确保不溃一堤、不倒一坝、不损一闸(站),确保人民群众生活财产安全,确保城乡和交通干线防洪安全,确保水利工程控制范围内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顾生态用水;出现超标准洪水和严重旱情,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与此同时,我们围绕黄州中等城和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目标,按照‘市区一体、城乡联动、部门实施、群众参与’的思路,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同美丽乡村、森林黄州建设、城东新区建设相结合,大力开展中心城区水域保护和扎实推进水环境整治工作。幸福水库整治、朱道士河清淤、当家塘治理等一些水环境整治工程已见成效。同时规范、强化水资源、河道等长效管理,联合多部门严格执法,建立完善河湖生态健康评价和考核体系,努力实现城区内河道水畅、水活、水清。”陈林元自豪地介绍道。 

水——美丽 

这座泵站上与长江、下与团风相连,作用巨大。大堤上一座座亭阁都是精心设计的仿古式的亭楼,外圆内方的整体形态,这些都能体现出中国的传统美。即便是新建的叶路泵站,我们都要精心设计,给它‘穿衣戴帽’,并与周边绿色配套,让人感受到水利工程的美感。”黄州区水利局副局长徐利民说。 

近年来,黄州区水利局对城区水系进行治理过程中,不断拓宽思路、提高标准、创新理念,实现了水系治理与景区建设相统一、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一致、工程造型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工程布局与自然生态相适应的目标。 

建设长孙堤景观工程。硬化大堤路面、绿化大堤两边,成为市民锻炼的好去处,也成为城市一道靓丽风景。在城区其他地方,也打造了多条水利景观带,形成了诸多“水路相依、林景有致、碧水绿荫、碧波清澈”的亲水乐园。 

打造活水工程。在抓好部分流域河道域区段水环境治理基础上,实施与遗爱湖、白潭湖、青砖湖等湖的活水贯通工程,以自流这种绿色方式进行互通,实现水少可补、水多可排、水脏可换的活水目标。加强域区内河道治理,通过截污、清淤、补水、建设生态护坡、栽植水生植物等措施,改善河道水质,提高河道自净能力。达到了“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产业带”的治理效果。这些工程已成为黄州市民休闲、娱乐与健身的重要场所,实现了水利工程为民所用、为民所享以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水——品位 

遗爱湖凭借一湖春水、十里风光,内揽自然之秀、外得人文之胜,成为了黄州的城市名片,对外充分展示了古城黄州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近年来,黄州水利人以更严格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融入黄州中等城市建设中;以水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开发为抓手,促进城市品位提升,散发黄州古城水韵。 

编制水文化规划。编制《黄州“十三五”水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以东坡文化为依托,以“”为中心、“文化”为纽带,坚持市区一体、城乡联动、群众参与的思路,着力打造高品位、高质量的优秀水文化产品,推动黄州由“水在城中”向“城在水中”转变,进一步提升黄州城市品位,打造中等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 

举办黄州水文化周(节)。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举办黄州水文化周(节),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涉水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依法办理涉水事务的自觉性。在城区主要广场、重点商业区、学校等地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水文化内涵,推进了生态文明和文明城市建设,彰显了独特的黄州水文化。 

“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们的水利工作还有许多方面要做。黄州区如今不光只有农业那么简单,工业、服务业都穿插其中,水利工作所起到的保护是全方位的。我们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深化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改革,在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产权确权移交、产权抵押借贷融资、搞活经营权、建立“工程产权所有者筹集为主,政府绩效考核进行奖补为辅”的落实工程管护经费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逐步形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护产权明晰、主体明确、经营灵活、管理长效的新格局,推动黄州水利工作再上新台阶。”陈林元自信满怀地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