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成巴东新名片 将打造绝壁天河风景区
恩施州巴东“红旗渠”是位于清太坪境内的水流坪灌溉工程,修建时叫水流坪灌溉工程,于上世纪70年代历经11年修建完成,修建过程中先后有11人付出生命。“红旗渠”的修建有效解决了巴东、长阳两县沿途梯田的灌溉难题,它是上世纪劳动人民决战天灾的一部战斗“史诗”,同时也是一部思想教育“活教材”。 建成后,人们将它与河南林县的“红旗渠”相提并论。
巴东天河“红旗渠”
这条被誉为巴东天河的“红旗渠”,穿行于磨刀河大峽谷中,全长50公里,大部分是在悬崖绝壁上开凿的。
上世纪60年代,巴东县清太坪区水利设施薄弱,每遇旱情,庄稼绝收。1966年,当地政府决定在崇山峻岭中开凿一条人工灌渠,起自野三关境内水流坪湖泊,途经清太坪区的10多个村庄,止于长阳县的龙王冲,全长约50公里。渠道设计成两米宽、两米深,每千米下降一尺,绕山自流。没有钢筋水泥,以石灰细砂搅拌成浆,填充粘接石缝。
1967年6月12日,工程开工。此后11年间,清太坪区17个公社67个大队,近万名劳动力投入了这场引水工程的修建中。
由于当时条件简陋,无工业机械设备,整个工程靠人工一锤一锤、一寸一寸地开凿。1975年10月23日,一块巨石砸中正在施工的6名民工,他们当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78年10月1日,灌渠竣工。从此,巴东清太坪、水布坪及长阳县部分地区,解决了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困难。在水量充沛时,水布垭南潭河电站还通过这条灌渠引水发电。
“红旗渠”已成一张名片
“‘红旗渠’已成为一张名片了,现在每天到这里徒步行走的人,最高多达400多人!”清太坪镇旅游办公室主任谭文斌介绍。
近几年,清太坪一直在寻找旅游突破口,并成立了旅游办公室。年初,清太镇认为境内“红旗渠”不仅是一道风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是巴东人民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决定加以宣传和推广。随后,省内外主流媒体的记者徒步行走“红旗渠”,让它蜚名国内外。
媒体进行报道后,巴东县委主要领导批示:“北有林县红旗渠,南有巴东天河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绝璧凿渠,悬崖引水,这样的宏大叙事,这样的天路历程,是上辈们改造世界的精神史诗。这绝响,应当成为我们的图腾;这天上之水,足以让我们以朝圣的姿态永远仰望!”
2015年7月中旬,巴东县副县长钱才东带该领县旅游局、野三关镇、水布垭镇、清太坪镇负责人及相关旅游公司负责人,两次实地徒步踏勘“红旗渠”,考察旅游资源,部署与“红旗渠”相关、相连、相近的佘氏婆婆墓、千年古银杏树、三里城施宜古道等自然风景点的捆绑推介,打造真正有影响力的绝壁天河风景区。
一条人工天河,既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图腾,也将成为巴东江南旅游的引爆点。
(来源:恩施新闻网 陈千恩 向朝晖 供稿:恩施州旅游委 审稿:邓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