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报头版报道:贯彻11号文件精神加快现代渔业建设 湖北规划新一轮现代渔业种业发展

24.03.2015  10:12

  中国渔业报3月24日讯 湖北是“千湖之省”和淡水渔业大省,发展现代渔业种业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种业是渔业发展的基础,是保障水产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等多方面的重要产业。为贯彻落实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和全国渔业渔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快推动现代渔业种业发展,湖北省水产局印发了《湖北省现代渔业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立足于湖北渔业发展实际,紧紧围绕现代渔业建设总体要求,明确了“十二五”末期和“十三五”期间渔业种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提出了渔业种业体系建设布局、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是湖北省主动适应渔业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解决现代渔业种业发展瓶颈的一项重要举措。
  
  《规划》提出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强政策扶持,加大种业投入,强化基础性研发,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做强常规主导种业,做大特色种业,做好保护种业,兼顾其他种业,加快提升湖北省渔业种业综合实力,努力构建与淡水渔业大省相适应、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渔业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湖北省现代渔业种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全省水产苗种总产量达到1500亿尾,主导特色品种苗种本土化供给率超过50%,主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下一步,该省水产局将扎实有序推进《规划》的实施,促进全省现代渔业种业健康发展。主要做好六个方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渔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作用,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研究解决影响现代渔业种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将制定本地区渔业种业发展规划,细化各项工作措施;加快完善覆盖生产、流通全过程的渔业种业标准体系。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渔业种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加大现代农业水产发展专项资金对渔业种业的投入力度,支持种业基础设施改造、规模化生产、品种培育、关键技术和标准研发,抓好重点项目落实。协调有关部门促进渔业种业在税收和用水、用电、用地等全面享受农业优惠政策,争取将渔业种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业种业建设项目中统筹推进。
  
  三是促进经营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渔业种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开展良种选育培育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支持种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入股等方式发展上市融资,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企业。引导有条件的生产经营者发展渔业种业合作经营,支持渔业专业合作社承担渔业种业建设有关项目,不断提高渔业种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引导企业、合作社带动渔民生产,积极推进渔业种业订单生产,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是加强种业质量监管。根据《湖北省水产苗种管理办法》,落实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对申报单位进行严格审查、对现有苗种场进行定期抽查,严禁不符合生产许可要求的单位从事水产苗种生产。加大水产亲本的监管和更新力度,确保亲本来源合法、质量可靠。加强水产苗种质量安全监管,定期开展水产苗种质量检验,严查违禁药品使用,规范用药记录、生产记录等资料档案管理。加强水产苗种经营管理,严禁生产和经营假劣水产苗种。
  
  五是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按照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面积适宜的原则,逐步将重要水域建设成为各种类型的水生生物保护区。重点加强白鳍豚、中华鲟、江豚、大鲵、胭脂鱼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以及长吻鮠、白甲鱼、东方中华裂腹鱼等地方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物种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濒危物种救护与放生、资源调查,以及相关保护设施的维修改造工作。
  
  六是抓好技术普及推广。充分发挥省、市、县、乡四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切实加强渔业种业的繁育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动水产苗种繁育场加大特色品种和大规格苗种的生产能力。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现代网络专家在线技术平台搭建等多种培训渠道,对种业龙头企业、大型合作组织的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集中培养一批渔业特色品种繁育技术骨干。加快引进渔业种业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科研技术和推广骨干等人才,不断提高现代渔业种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