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绿道从0到794公里 市民家门口享受绿色福利

29.10.2015  09:28

张公堤绿道上,江汉大学自行车队队员进行骑行训练 记者陈卓 摄

“十二五”之变

本报讯(记者黄师师 通讯员赵璇 饶慧玲)昨日,蔡甸后官湖绿道又迎来一批骑友。这是一批退休的中学教师,隔三岔五就会相约到武汉城郊的绿道骑行。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既可锻炼身体,又可赏景休闲。

“5年前,这里是人烟荒芜的郊野地区,根本没人来”,后官湖绿道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后官湖绿道自2012年向社会开放以来,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跑友和骑友来到这里亲水、赏花,换作以前,不敢想象。

绿道是什么?2012年前的武汉人从未在家门口眼见为实。自2012年启动绿道示范段建设以来,“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4.7亿元,建成绿道566公里。预计至今年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794公里。

从0到794公里,武汉的绿道从市中心来到城郊,从紧偎马路到环山临湖。

2012年9月,全长12.5公里的江岸区绿道竣工。这是我市首条竣工的绿道,南起黄浦大街与沿江大道的交会路口,北至金桥大道与和谐大道交叉路口。该路段两旁枫杨成排,桂花梧桐成荫。

2012年10月,我市首条郊野绿道蔡甸后官湖绿道开通。风光迷人的湖岸风光,引众多市民争相前往。

2014年,首条环山健身绿道亮相江夏纸坊。从武昌街道口出发,驱车20分钟,就可走进群山的怀抱。

“十二五”期间,武汉的绿道不断延伸、成环,张公堤绿道、蔡甸区后官湖绿道、江夏区青龙山绿道、武汉开发区绿道等一批特色绿道景观相继形成,城市绿道基本骨架初现。其中环山临湖绿道所占过半,约为330公里。湖岸线和山体伴随着绿道的建设进一步固防。

今年,建设环湖、环公园及连通性支线绿道或步道,力争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均有一条绿道,列入绿道规划。市民在家门口享受绿道变得切实可行。

在江汉区菱角湖,环湖1.5公里的小型绿道让周边数万居民受益。家住马场角的跑步爱好者朱蓓每天都来这里夜跑,“不用驾车去远郊,绿道就在家门口的感觉真好”。

据介绍,今后,绿色资源将更加触手可及,三镇居民骑行5分钟,就能通过支线绿道或步道进入绿道主干道。

锁定湖泊面积867平方公里

“十二五”时期,我市强化湖泊巡查执法,畅通湖泊保护24小时热线;对违法填湖“零容忍”,开出了湖北省违法填湖50万元的最高“罚单”;将湖泊保护列入绩效考核,对出现恶性违法填湖的区年度绩效考评直接“一票否决”。制定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锁定湖泊面积867平方公里,占我市国土面积的10.2%。在全省率先出版《湖泊志》,系统记载湖泊“前世今生”。

实施南湖、龙阳湖、墨水湖等湖泊清淤,竹叶海等湖泊生态修复与治理;截流东湖、南湖、墨水湖、汤逊湖、黄家湖等湖泊90余个排口污水。

60座破损山体全部修复完毕

据2014年《武汉市山体保护规划》资料显示:全市相对高度在30米以上的山体共有447座,山体面积7.68万公顷,占市域面积的9.04%。

“十二五”期间,通过全市大规模地开展修复工程,40多座、共计8000多亩破烂不堪的山体通过修复治理后焕然一新、生机盎然。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修复了近万亩破损山体。到今年底,我市可视范围内60个、共计1.34万亩的破损山体将得到全面修复。

人均公园绿地达11.5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我市公园绿地建设全面优化。建成沙湖公园、洪山广场、戴家湖公园等公园绿地,逐步启动竹叶海公园、张毕湖公园、墨水湖公园等临江环湖沿河公园建设,改、扩建黄鹤楼景区紫薇园等公园绿地,推进三环线城市生态带串联多个城市公园的总体格局,启动实施18个城市公园“一园一花”建设工作,建成100个城市“三小”绿地,完成500个老旧社区绿化提升。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公园达到74个,总面积7016.89万平方米。截至2014年底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06平方米,预计“十二五”期末可达到11.5平方米。

空气质量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市认真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总体部署,严格大气污染防治考核督办问责,加强改善空气质量工作总体协调,积极推进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油气污染、工地扬尘污染综合治理,组织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空气质量保障。

2014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82天,比2013年增加了22天,优良率为49.9%,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35天,同比减少28天。2015年1至9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52天,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9天,优良率为55.7%,上升3.3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为12天,同比减少17天。

人物故事>>>

有了园博园后

越来越多人来定居

陶俊是将军路鹏程房产中介的老板。今年9月,店里的二手房交易量达到4套。为了表示庆祝,10月份,一家老小到珠海度了个假。

从事房产中介6年,陶俊对金银湖片区的二手房行情了如指掌。“以将军花园为例,2009年,一套72平方米的小居室,成交价为21万。现在同样面积的房子,成交价要到53万”,陶俊说,园博园的出现,让周边房价涨了又涨。

陶俊在常青花园、将军路先后生活了近30年。从以前街面上数得出的机动车数量,到现在稍微晚一点回家小区内就再也停不下车,陶俊深深感觉到区域内的人口密集度在成倍提升。

“以前,这里环境不好,来的人也少,可自从有了园博动工的消息,来这里定居的人越来越多。二手房的生意也渐渐红火起来”,陶俊回忆,5年前,园博园所在地还是金口垃圾场,尘土飞扬、恶臭难闻。当时周边卧龙丽景湾小区的二手房单价为5000多元/平方米。由于临近垃圾场、交通也不方便,常常一个月卖不出一套,二手房交易行情陷入低谷。经过3年生态修复,张公堤变身永久的城市景观,金口垃圾场也摇身化作荆山楚水,周边小区的二手房渐渐走俏。陶俊最新掌握的数据显示,卧龙丽景湾小区目前的二手房价为9400元/平方米,是5年前的近两倍。即便这样,辖区内经营好的店面,一个月还是能卖出4至6套房。

陶俊记得,两年多前曾有客户以近6000元/平方米的单价拿下这里房子的时候,还显得心不甘情不愿,如今再提房价,对方乐得眉开眼笑。

环境好了,生意旺了,生活品质也不断提升。不工作的时候,陶俊总会带着妻儿到园博园周边逛逛。“从我们家驾车不要10分钟就能到达园博园东门”,陶俊说,现在家人最喜欢的休闲地就是园博园东门的汉口里,“在老式建筑里听听戏品品茶,别提多惬意了”。(记者黄师师)

光谷佳源花都居民陈喆:

破损山体

变身主题公园

谈起小区附近四座破损山体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陈喆到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二妃山、黄龙山、荷叶山和凤凰山,通过一两年的修复时间,从原先垃圾遍地、满目疮痍、人迹罕至的穷山窝,一下变成了现在人气十足、满眼葱茏的四大主题公园。

武汉是百山之市,数十年来,伴随着城市的扩张与开发,很多山体一度破坏严重,光谷上述四山亦不例外。二妃山山体被破坏后,便沦为城市垃圾填埋场,漫山恶臭。黄龙山,山高80余米,但作为采石基地,它遗留许多矿坑,尤其是南坡植被遭严重破坏。与它相距不远的荷叶山,同样因周边石材开采,部分植被遭受破坏,局部地区建筑垃圾堆积如山。而凤凰山自上世纪70年代起便开山取石,地貌破损严重,开发高峰期时,绵延3公里的凤凰山北面全部被挖开。

从2013年起,光谷四山开始了大规模修复工作,经过坡面整形、清理悬浮石、削坡减载、土石方开挖、矿坑回填、低丘缓坡整形等工程,修复面积达34万平方米,黄龙山曾经塌陷的“龙脊”再起,焕颜重生。

其中二妃山的修复工作主要采用土方回填、修坡、垃圾无害化处理、沼气回收、绿化等方式,一道道“手术”施工,一项项生态修复,曾经的二妃山逐渐回归复活,裸山披绿,臭气渐消,飞鸟回归。

据了解,光谷发展迅猛,人口激增,但几乎没有公园。因此,这些山体在修复规划之初,就是按生态、节约、亲民的标准设计,不仅要成为三环线沿线的绿化景观节点,更要打造成适合周边居民游玩的休闲之地。

陈喆说,现在住在这边比较明显的感受是:眼中的绿色多了,山上的野生动物多了,空气也好了,生活非常安静,也很舒适。他说,从去年起,“武网”连续两年在家门口举行,山美景好,让世界上顶尖的网球选手见证武汉的变化,作为东道主,他脸上有光。

“受益最大的是房价也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而提升,我想我做了一笔不错的投资。”陈喆说。

(记者张晟)

武昌区国际花园居民周冬:

内沙湖水清鱼多

成散步好去处

周冬住在内沙湖边的小区里,刚住进去的时候,晚上出门散步,都选择积玉桥的江边,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内沙湖,“湖水又黑又臭,隔老远都闻得到味道,别说在这边散步了,想到内沙湖的名字就够了”。

过去,内沙湖周围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长期直接倾倒进湖里,加上雨水带来污染源入湖,内沙湖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属于典型的浊水态生态系统。其表现为,缺乏沉水植被,底栖动物群落退化严重,大型浮游动物密度低,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水体自净能力差。

2013年3月,内沙湖动工进行生态修复,在修复前,内沙湖水质常年为Ⅴ类。水质到底差到什么程度?参与治理的技术人员说,挖掉湖内的淤泥后,将水草种植在底泥上,结果却因为湖中底泥中污染物太多,水草都无法生存。

对此,修复团队开始因地制宜,人工制土,在湖中种下12种沉水植物,通过湖水水位调控,调节光照,让植物健康生长。经过半年的整治,湖水的整体水质达到Ⅳ类,部分水域达Ⅲ类,湖中氮的指标甚至已达Ⅱ类水体标准。

从肉眼上看,经过治理的内沙湖,5.79万平方米的湖面分为大、小两个湖区,湖水清澈,水下布满一簇簇绿色水草,它们随水流舞动,如同水下的“森林”,湖心最清澈处水深2.2米,清晰可见湖底的水草、小鱼及残留的土埂。

由于湖水水质转好,生态系统也在缓慢恢复中,这使得野生动物开始光临湖面,采访中记者就发现了野鸭、黑水鸡、苍鹭和燕子等禽鸟。

周冬说,现在晚上没事了总愿意在湖边走走,有时候还跑跑步。内沙湖虽然湖面不大,但精致耐看,更比武昌江滩人少,走起来舒服很多。(记者张晟)

全国首创义务植树平台

为给市民义务植树提供便利和服务,我市在全国首创纪念性义务植树平台,并免费提供植树地块和苗木储备。

今年,共有74875位市民在全市17个义务植树点种下307077棵树木,植树点主要分布在竹叶海公园纪念林、江汉区常青公园、江岸区谌家矶老西堤植树点、硚口区张毕湖公园、汉阳区琴台绿化广场、武昌区沙湖公园纪念林、青山区工人村街七星花园社区、洪山区文胜街及富安街等。

临江环湖沿河公园建设启动

在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市园林和林业局起草了《武汉市临江环湖沿河公园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工作任务与责任分工。

“十二五”期间,临江环湖沿河公园建设逐步启动。全市新建了沙湖公园、竹叶海公园、张毕湖公园、墨水湖公园等湖泊公园;提升改造了月湖风景区、黄家湖公园、金银湖公园、汤湖公园等湖泊公园;启动了南太子湖武汉国际体育文化休闲园等特色公园建设;初步实施了绿化十字轴“两江四岸”景观绿化工程,相继完成全市江滩公园长度达18公里。

(记者张晟 黄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