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春运新常态:高峰不显峰 全国高铁之心地位确立
昨日是春运收官日。记者从市交委获悉,春运期间全市铁、公、空共安全发送旅客1742.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914.8万人次)下降9%。降幅主要由于公路发送人次创近年最大降幅,同比下降22.7%,较去年减少200余万人次。近年来新城区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进程加快,今年春运约有344万人次公路客运量转化为城市公交流量。与此同时,在公路短途客流上,旅客选择自驾出行逐年增加,一定程度消减了部分公路客流。
2015年春运从2月4日开始,至3月15日结束,历时40天。根据武汉市交委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运铁路、航空旅客发送总量、日发送量和抵达量再创历史纪录,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最大变化是铁路发送、抵达客流量首超公路。数据显示,铁路发送824.3万人次、抵达816.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7%和9.2%;航空发送109.8万人次、抵达96.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和7.9%。相比之下,公路发送808.4万人次、抵达旅客670.4万人次,同比分别下降22.7%和19.6%。
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运客流总体上呈现出“节前平缓、节后集中、总体平稳有序”的特点,未出现客流井喷、旅客长时间滞留现象。主要源于2014年武汉新增6个高铁、动车直达城市,高铁直达国内22个省会城市,高铁之心地位基本确立,“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据统计,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共组织开行图定客车401对、临客198对,始发临客2477列以及220余列“红眼高铁”,最大限度满足旅客需求,数量之多、密度之大、时间跨度之长,前所未有。此外,国际航线继续领跑中部地区,武汉从省内区域集散中心转向全国集散中心,枢纽通道功能更加完善,铁路、航空、公路相互衔接、相互喂给的综合运输模式已经形成,武汉春运逐步进入新常态。
此外,市内公共交通日趋完善也为旅客快捷换乘提供了条件。数据显示,城市公共交通客流变化趋势,与春运总客流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这说明春运期间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科学高效,旅客疏运快捷及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潜能满足旅客市内出行需求,完成春运“最后一公里”运输任务。同时也体现出城市公共交通是春运网络中的重要环节。
铁路三大变化
高铁“公交化”开行
旅客购票乘车更从容
本报讯(记者鞠頔 通讯员孟立 游震宇 方昉)昨日,为期40天的春运收官。武汉铁路局统计数字显示,春运累计发送旅客2078万人(日均51.9万人),同比增加162万人,增长8%。其中,最高峰出现在2月25日,当日发送77.7万人,再次刷新日发送旅客历史最高纪录。
网上购票渐成习惯
互联网售票更加方便,足不出户购票成为习惯。春运高峰期,各车站售票厅显得“门庭冷落”,买票不用排队,只有退改签窗口前多则20人、少则几人在排队等待退票或改签。
武汉铁路局统计,春运期间发送的旅客中,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购买火车票近1400万张,约占总数的65%。旅客在家上网购买火车票已经成为习惯,多数旅客避免了往返售票窗口奔波之苦,足不出户便可轻松购票,提前购票上车显得尤为从容。
武汉火车站党支部书记张再明介绍,他们发现以往很多老人到售票厅排队给子女买返程票,现在多是老人拿着身份证问怎么取子女网购的票。
高铁、动车承担主要运力
为保证春运期间运力充足,武汉铁路局管内高铁、客专及既有线动车全部实行高峰运行图,并且大部分重联或大编组运行,全力满足春运需求。
武汉铁路局共加开始发高铁、动车临客785列,占始发临客的30%。春运期间,各趟高铁、动车共发送旅客1200多万人,高铁、动车分担了60%的运能,“公交化”开行的高铁、动车运输优势进一步显现。
武汉三大车站运量趋均衡
据统计,今年春运,武昌站共发送旅客281万人,同比增长1%;汉口站共发送旅客294万人,与同期持平;武汉站共发送旅客245万人,同比增长38%。
武汉地区三大车站运力日趋均衡,为缓解车站和市内交通压力带来了积极作用。2月25日,武汉三大火车站共发送旅客25.8万人次,其中武汉火车站送客量达8.8万人次,历史上首次超过汉口站、武昌站送客量。(长江日报 记者鞠頔 通讯员吕作武 杨华俊 高若瑞)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