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母亲节 未免有离题之感
10日是母亲节,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成为晒妈阵地,不少人发出母亲照片配以感恩话语遥寄祝福,一些赞颂母爱的文章和视频同时热传。有网友对此调侃称:“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而在线下,通过买礼物、送红包等表达爱意也成热门之选。但多名受访者表示,孝顺应重在平时的陪伴和关爱,比起隔空抒情,能回家给妈妈做顿饭、陪妈妈聊聊天,才是她最想要的节日祝福。(5月11日《北京晨报》)
社交网络,从来都是表演型人格的秀场。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我们早已见惯了,各种晒吃、晒娃、晒恩爱。在此背景下,又恰逢母亲节,朋友圈迅速化身晒妈阵地,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这股爆发式、露骨化的网络煽情浪潮,似乎并不被所有人认可。
“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网友的这句神侃,可谓是真相。要知道,通过微信圈等平台隔空抒情,不过是面向朋友的自我展示。这一举动,理论上并不能转化为对母亲的情感补偿或福利改善。事实上,在朋友圈里吟颂母爱,实乃应付母亲节的最廉价方式:不仅显得合流、时尚,轻易赚得了自我感动和他人认同,且顺手又伸张了下“感恩母爱”的普世价值……然而,诚如很多人所诘问的,这一切与一个个具体的“母亲本人”,又有何关系呢?母亲节里“刷屏”抒情,在不知不觉间,就把一种纯粹的私人事务,呈现在了公共空间之内。由于场景发生了挪移,所引发的反馈已然迥异。
母亲节微信刷屏,最为直观印证了,社交网络对于国人“情感表达传统”的改造之深。但,凡事最怕滑向另一个极端,当朋友圈里的抒情,流露出一种泛滥、同质、起哄的倾向,一切就注定会变得可疑起来。铭记母爱、回馈母爱,从来都是个体化、内视化的过程,这意味着“惟有走心,方可安心”。相较于朋友圈里那些咋呼、激烈的催泪叙事,真实世界里那些日常的、琐碎的温暖,或许更值得关注。
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重申,如何回应母爱,本质上仍属“个人事务”。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母亲的爱。但若是只停留在朋友圈的社交网络上,似乎就有些单薄了。(然玉)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