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山村领路人
“愚公移山”感天地
尧治河村地处鄂西北的保康县马桥镇,海拔1700多米。1988年的时候,村里160户人家、640多口人仍然散居在山坡谷畔。吃的供应粮,穿的烂衣裳,点的煤油灯,住的破草房。
那时的孙开林是一名民办教师。看着贫困落后的村子和生活艰难的乡亲,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毅然放弃“民转公”的机会,挑起了矿长、村支书的担子。
因为不通路,山里磷矿石“养在深闺人未识”。孙开林琢磨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路“啃”通。钱从何来?他横下一条心,拿出家里攒了多年、准备盖房子的4000元钱,又贷款3000元。孙开林带领村民起早贪黑,用竹竿做夹角测量路的弯度,凭走路喘气的强弱确定路的坡度,靠肉眼的视线估计线路的方向。苦战两个多月,修起了通往矿点的山路。矿石出了山,可是无销路。孙开林肩背矿石样品,辗转几百公里,风餐露宿搞推销,签下了第一个购销合同,为村集体掘得“第一桶金”。
修路不易,架电更难。孙开林带领15个壮汉组成尖刀班,奋战183天,埋下554根电杆,架通了131公里电线。抢在除夕夜前,把电送到了每家每户。
“矿有开完的一天,吃祖宗饭,不能不想到子孙的碗,一定要给子孙留下饭碗!”孙开林提议建设梯级电站,走矿电结合、持续发展的路子。
峡谷两边都是绝壁,没有路,没有机械,几万土石方和500多吨水泥、钢筋全靠肩挑背驼。大坝初具雏形时,一场罕见的山洪一夜之间将快要封顶的大坝冲了个一干二净,全村人失声痛哭。“大家不能泄气呀,连这点打击都受不了,咱尧治河还有啥出路!”孙开林咽下眼泪冲在最前面喊:“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历经整整一年的日拼夜战,气势磅礴的拦河坝高高耸立在马面河上。
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孙开林率领尧治河人自力更生,以“愚公移山”精神建成10座电站,打通20个山洞,修建120多公里公路,架通200公里输电线路,新改造1200亩当家地……高寒深山的感天创业史,由孙开林“执笔”书写了一页又一页。
让穷山沟变成福窝窝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1998年,尧治河成为全县首富村,跻身全省500强村和全国文明村。取得保康九里川、六柱垭、白竹等矿区的采矿权,收购县属5座国有电站和1个酒厂,买断房县野人洞、野人谷景区50年经营权,村级企业达22家。201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0亿元,固定资产22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5万元,100%的农户住上了别墅,100%的劳动力实现了就业,80%以上的农户拥有私家车。
如何实现从“首富村”向“幸福村”转型,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孙开林决心让村里人都过上幸福的日子。村里建起了标准化的村寄宿制小学,免费就读。与有关院校联合,送出去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文化和实用技术人才。成立集扶贫、福利和服务为一体的“三福”公司,让山里很多智障人(土话叫“哑唬”)成为“大忙人”,有了可观的收入。为“五保户”盖起福利院,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修建村科技文艺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成立文艺队,引进文化人才,建设“十个一”文化工程。“轿车洋房,别墅村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文明开放、笑迎八方;社会和谐、繁荣富强。”这不是世外桃源,而是今天尧治河人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尧治河村荣获“中国十大幸福村庄”称号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成为中国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从靠山吃山到保护青山
身居高寒大山的孙开林,目光没有被一座座大山遮住,思想没有被一顶顶桂冠套住。“打造绿色、生态、文明和谐尧治河”是他心中的“尧治河梦”。
为保护生态,尧治河再没有像当年那样劈山修路。尧帝神峡12公里的山路凿了12个隧洞,投资从几百万元增加到数千万元,但孙开林说,保护了青山绿水就保住了子孙饭碗,多花钱值。针对前些年筑路、开矿、办电带来的对山林的建设性破坏,他带领群众搞山场生态保护工程,恢复植被700多亩,造林1400多亩。成立矿业发展“新产品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联合中国工程院等多家院所,进行精细磷化工等新产品开发,推进循环经济矿业可持续发展。村里按照国家4A景区的规划建设,累计投入4亿多元建起了2个4A景区和1个3A景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地质公园、2个国家绿色矿山,2个四星级宾馆,成为了湖北省旅游名村、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还建起了“尧文化传播研究院、中国磷矿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文化艺术馆、太极养生馆”等。
“推进磷化工业、旅游业、资本运作三大战略,走科学发展之路”。孙开林吹响“二次创业”的号角,筹备公司上市,引领尧治河村实现着新的蝶变。
前些年,孙开林光荣地成为中国农民走上清华大学讲台作报告的第一人。他真挚朴实的演讲博得了清华师生的赞扬。2013年9月,以孙开林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天地尧治河》在全国公映,预计在全国农村院线上映超过10万场。
“草根”步入“议政堂”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国十大优秀村官,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届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这当中,孙开林最看重的是“国大代表”的身份。“当代表意味着承担更多责任、有更大担当。我是来自最基层的‘草根代表’,要把基层民意带到北京去。”孙开林说。
孙开林了解到,襄阳作为农业大市,建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非常必要。在2013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提出“把襄阳纳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的建议”,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
“我国现行的粮食直补方式是按计税面积、田亩分配。这种方式造成种粮和不种粮照补、土地转让和不转让照补,甚至有些已经不是耕地用田也照补。不仅不能起到调动种粮积极性的作用,反而有负面作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孙开林提出“关于改进粮食直补方式的建议”,建议实行“产补”挂钩的模式,使粮补向粮食主产区、种粮大户、种粮能手倾斜。该建议得到农业部和财政部的采纳。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还提交了加快209国道杜阳路复线建设、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加大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山区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在中小学生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等十余份建议,都有了比较满意的答复和办理结果。
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孙开林又带来了日常调研收集整理的十余份议案建议,如关于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扶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建议、关于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关于合理控制农村基层投资热的建议等。农民的期盼、农村的需求是他特别关注的问题。
随着人们 “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日趋增长,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正在兴起,市场需求旺盛。同时,发展乡村旅游是一条乡村脱贫致富贫最大、最直接,最生态,也最具可行性的途径。孙开林了解到发展乡村旅游中的一些问题,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他带来了“关于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扶持的建议”,建议设置专项的乡村旅游发展资金和乡村旅游扶贫资金,加大对乡村旅游规划的扶持,加大乡村旅游企业的扶强扶优。
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个问题孙开林一直很关注,“两会”前,他通过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撰写出“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建议”带到会上。建议加强中心镇和中心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深化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
伴随着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但不少农村基层组织为了追求发展速度、盲目热衷于“建设热”、“投资热”,导致了村级债务的无限扩大。对此,孙开林忧心忡忡,“两会”前,他对保康县马桥镇的30个村、2个社区的村级债务进行调查,撰写了“关于合理控制农村基层投资热的建议”。建议完善“输血”机制和“造血”功能,从制度上约束,建立村级建设项目公示制度,争取民意最大化、项目透明化、效果最佳化。(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佘俊)
责任编辑:郑文金